在溫哥華 過年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四年三月
不在香港過年
月前我到了香港,很多人問我為甚麼不留港過年?自移民以來,我沒有選擇在香港過年,因為香港人人都忙著拜年,各大商店初四才啟市,既不想打攪別人,又沒得外出逛街,只能獨個兒看賀歲電視節目,不如返回溫哥華,珍惜每年兒孫到來拜年的時刻。記得小時候在香港過年,我興奮地期待著除夕夜去年宵市場,感覺好熱鬧,那裡有乾貨市場或是賀年花市,有各式金桔和桃花等;年輕時不怕去人多的地方,反倒覺得喧鬧又高興,就像趁墟的心態。在溫哥華的華裔移民甚多,有華商趁著過年的良機,搞搞年宵市場,在各大華人商場擺設年宵市場,對年輕人或是新移民,即使人群擁擠,他們也會去感受一下節日氣氛,但於我這樣的老華僑,就怕人多的地方,泊車尤其頭痛,除夕夜不如安坐家中,更為賞心樂事。
潮流賀年盆菜
過年買菜最是頭痛,因為購物的人流特別多。當看見買游水海鮮的排隊人龍,便決定放棄,轉買冰鮮魚。盆菜是近年的飲食潮流,疫情期間,人們無法外出用餐,酒樓食肆相繼推出盆菜外賣,確實非常成功;時至今天,盆菜仍然是華人家庭爭相追捧的過年菜,我已經連續三年訂購盆菜慶賀新年,省時省力,食材豐富,一層一層地吃,越吃越有,還帶來驚喜。盆菜的起源各家各說,據聞在香港元朗圍村喜慶的時候,人們聚在空地上,以木枱木凳,圍著熱騰騰的盆菜,用木炭加熱,一邊品嚐,一邊慶祝,漸漸成為一種民間風俗,每逢過年過節或其他喜慶的日子就在一起吃盆菜。在溫哥華各大小食肆均推出盆菜,甚至連超市都有出售,盆菜的食材由簡單的客家口味,轉變為現代粵式風味,甚至配合鮑魚、花膠等名貴食材,成為十全十美、盆滿缽滿的意頭菜。萬事都如神意
在溫哥華過年一切從簡,基本上已經沒有全盒(攢盒——內有八樣甜糖果),除了兒孫之外,沒有人來拜年,全盒內的食物便成了浪費。不過,看到超市裡琳瑯滿目的過年食品,已令人充滿喜悅。過年時很多人都會送禮,最受歡迎的是年糕、蘿蔔糕、馬蹄糕、芋頭糕,這些都是深受歡迎的賀年糕點。大年初一,三個小外孫來拜年,為了有儀式感,三個小外孫斟茶拜年,然後收紅包;土生的外孫們學會了用中文拜年,有趣又可愛,這個過程被拍錄下來,成為一段美好難忘的回憶。大年初二,我去教會講道時,聽到牧師創意地向會眾拜年說,祝大家新年快樂,新年進步,龍馬精神,萬事都如神意。好一個萬事都如神意,我頓時作出會心的微笑。
蔡黃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