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辭掉教職帶兒升學陪女坐「救生艇」
去年7月陳女士帶同女兒和兒子從香港來多倫多,21歲的女兒以「救生艇」Stream B 的工作簽證來打工移民,17歲的兒子則以學生簽證升讀12班。陳女士是單親媽媽,多年來自己賺錢養家,為了陪伴兒女移居加國,她毅然辭去工作多年的中學教職,這個決定陳女士直言連自己的家人也反對,認為五十多歲的人為甚麼要重新開始,為何要那麼辛苦。她在接受本報訪問時泰然表示:「他們不會明白,因為我才是媽媽。」
抵步加拿大後,陳女士自己亦申請「救生艇」Stream A 的學生簽證辦移民,目的也是希望能藉此讓兒子以後留在加拿大,但簽證至今仍未批下來。她以訪客的身份在加拿大逗留,自己不能工作,兒子也要入讀私校,在沒有收入之下,更要挪用在香港的公積金去應付開支。「這個犧牲不是人人都認為值得的,因為我始終失去了工作,而且是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但價值觀人人不同,我不認為留在香港賺錢供養他們,比陪伴他們更重要,現在我將退休金貢獻了出來,媽媽的苦心相信兒女也會明白!」
作為媽媽,陳女士起初很擔心兩名子女不能適應加拿大的生活,形容一年前的自己戰戰兢兢,只是認定要和子女同行這段路。「陪伴是很重要的,他們開心、不開心的事都可以馬上跟你分享,如果我留在香港工作,兩地有時差,我日間上班,又怎能第一時間聽到他們的電話呢?在兒女需要聆聽的時候,我希望自己就在他們的身邊。」
一年過去,陳女士在家當全職家庭主婦,女兒上班,兒子上學,她感恩一切尚算安好,於香港 Band 1(第一等)學校唸書的兒子,在傳統模式的教育系統中,不時感到有挫敗感,但這一年陳女士稱兒子很接受這邊的教學方法。「他對自己感興趣的科目會主動再上網找資料做筆記,老師也很關心他,他適應得不錯。」事實上,陳女士在訪問中很清楚兒子的學習情況,有些功課presentation(演示)還是她幫忙錄影,她也認識兒子的同學。
陳女士坦言,相比起來兒子的學習路比較簡單,女兒的打工路就艱難得多,陳女士慶幸自己可以在她身邊支持。「她在香港學音樂,平時也有教琴,來到加拿大找不到文職工作,起初幾個月有點抑鬱提不起勁,甚麼也不想做,於是我就買來一部二手鋼琴,希望她可以藉著彈奏綱琴,讓心情好一點。後來她決定去餐廳打工,為了儲足時數,盡快申請永久居留,她還兼職打兩份工,一週六天上班,我真的想不到她竟然可以如此拼搏。」
初入職場的委屈,媽媽也成為最忠實的聽眾:「有些老板欺負員工,說好要有工時證明,最後沒有兌現又變成『現金工』,她未見過世面,不知如何是好,我就勸她辭工,因為這不公義;但有時有些事上司是合理的,我聽完又會和女兒分析,讓她明白別人是針對事,不是針對她,職場世界就是這樣,她本來很氣憤,聽我解釋完就會接受我的意見。」
陳女士不諱言在加拿大生活並不容易,但也是學習忍耐等候的機會,之前在香港的房子還未賣出要繼續供樓,港加兩邊的開支加起來令人透不過氣來;她說回港探親時,家人還問她為何一頭白髮髪,很擔心她壓力過大。最終房子順利賣出她才鬆了一口氣,她稱來加拿大雖然不是一切順利,但也處處見到神的恩典。
對於父母應否選擇陪讀的路,陳女士認為每個家庭處境都不同,但決定前父母應該了解孩子的想法,大家共同去想一個方案出來。在陳女士陪讀了一年後,兒子以優異的成績高中畢業,他選擇讀兩年學院文憑課程,之後可以申請「救生艇」Stream A 的讀書移民。雖然陳女士自己的學習簽證能否批出仍屬未知之數,但無論如何兩個兒女在媽媽的守護下,都走出了自己的移民路。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