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春期女兒一起成長
Ivy的大女兒在13歲時,從香港到 Victoria 入讀寄宿學校。Ivy說來讀書的主要原因是女兒不適應香港的教育模式;女兒的成績不錯,人也很乖,但常常感到壓力大和焦慮,沒有自信心,於是希望來加拿大唸書,並學習獨立生活,但想不到第一年在女生宿舍,就遇上青春期的煩惱。
Ivy在YouTube的詩歌專頁,女兒也有參與詩歌創作,
Ivy說兩個女兒教曉了她很多東西。
在香港的Ivy聽見女兒的情況,覺得需要陪在她身邊,於是向公司查詢將工作轉調到Victoria,申請獲准,於 是便帶著小女兒搬到Victoria,為兩姐妹作陪讀,丈夫安頓好香港的事情後也來到一起團聚。Ivy稱全靠同事 願意幫忙,自己才可以遙距工作,本來她打算觀察一下再作打算,但想不到新冠疫情爆發,於是就留下來 了。
媽媽毅然決定來陪讀,女兒從宿舍裡搬出來,情況有好轉,但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情緒跌宕並不罕見,Ivy慶 幸自己一直在她身邊。「曾經有一段日子,她的情緒起伏好大,面對升學壓力,不知如何選科,加上朋友間的 相處問題,當時出現抑鬱病的跡象,有一、兩個月不能上學,無緣無故就會哭起來,幸好我在身邊,於是每天 陪她跑步、談心,開解並鼓勵她。」
Ivy(中)、大女兒Nikki(右)和小女兒Tiffany(左)
在互相信任與尊重的情況下,一家人的感情也增進不少。Ivy說:「以前在香港,讀書和工作壓力很大,社會上 各人都在追趕成績,我們無形中也會將緊張的氣氛帶回家中;來到 Victoria 後轉了生活模式,我們多了很多 優質的相處時間,可以一起探索一些無聊但有趣的事,令一家人感情增進;加拿大人生活簡單,做自己專長 的事,輕鬆生活一樣可以養活自己,令我們都少了憂慮。」
媽媽轉換職業跑道 一家人在加拿大生活,也見證了彼此的成長,母女會一起讀經祈禱,也一起在音樂上事奉。「因為多了時間和空閒,我就更專心讀經,並且由不懂音樂到開始創作詩歌,讓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聽到,兩個女兒看見我對 神的信靠,信心亦因此增加。她們是『信二代』(基督徒的子女),從前是慣性跟隨父母去教會,現在是主動與 神建立關係,每天讀經祈禱,大女兒在去年受洗,小女兒也計劃在今年聖誕受洗。」Ivy當初是拿工作簽證來加拿大陪讀,因為疫情而留了下來,沒想到機緣巧合上了「救生艇」,合資格申請PR(永久居留),個人的職業跑道也因此而改變了,她之前在醫院做了兩年義工,覺得很有意義,正在進修服務 社會的課程。對於一些父母在陪讀問題上糾結,她稱很多朋友都在掙扎是否要走出這一步。「每個家庭要考慮的都不同,新移民來到加拿大的確難找工作,要養活一家人並不容易,最好先計算自己的經濟狀況,在凡事上不要只聽 好的方面,否則來到後會因為落差而失望,父母要有足夠的心理預備,才可以好好支援孩子身心靈需要。要 將孩子單獨送過來的,亦要多關心子女是否適應,會否容易受身邊事物影響。」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