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審耶穌的法庭記者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五年四月

著名法律版編輯
史特博(Lee Strobel)在1952年生於伊利諾州,是位出色的法庭記者,先後在密蘇里州大學新聞學院及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史特博於著名的芝加哥〈論壇報〉任職14年,專責法庭新聞,善於調查報道,對案件抽絲剝繭,見人所不見,成績卓越,屢獲殊榮,最後成為法律版編輯。史特博與太太麗詩(Leslie)14歲便認識。二人第一次在往芝加哥的火車月台上邂逅。麗斯那天回家,就告訴媽媽:「我今天看見了日後要結婚的男孩。中學畢業,我們就結婚,一起到密蘇里州念書;大學畢業後,史特博於〈論壇報〉找到工作,馬上搬回芝加哥,兩名兒女也先後出生。不久,史特博取得福特基金會的資助,到耶魯法學院進修,報社亦大力支持,史特博繼續支薪;取得學位後,史特博全情投入〈論壇報〉的工作,事業如日中天。
不滿太太信耶穌
就在這時候,史特博與麗詩的關係出現問題,原因是麗詩信了耶穌。史特博對此大為不滿,加上在教養兒女、運用金錢、安排週末活動等事情上產生衝突;一次,因麗斯堅持要上教會,史特博大發雷霆,把家中客廳的牆打出一個大洞!史特博雖然感到自己在太太心中的地位不再如前,但又不能不承認她生命中的改變。最後,他痛下決心,要以專業知識來檢視耶穌的復活,以為自己能推翻《聖經》的記載,那麼太太就不會再作基督徒了。他把耶穌復活的記載看成一件法庭案件,重新開審,訪問了十多位來自著名大學的不同學者,其中包括了非基督徒;他更閱讀了大量古代文獻和各種不同的記錄。史特博懷著「推翻復活」一說的態度開始,結果卻是令他意想不到!耶穌復活的說法
史特博留意到,耶穌復活的說法,在短短十多年間就形成,而且流傳開去,成為傳誦的信條,這跟其他歷史人物極為不同;如亞歷山大大帝首兩本傳記,就要差不多400多年才出現。按當時的文化環境,可接受的解釋就是有大量見證人和事實,叫反對者也不能阻止「耶穌復活」這說法迅速流傳。史特博也留意到不同的文獻,都沒有否認耶穌的墓穴是空的,有些講法指門徒把耶穌的屍體偷走,其實也是間接承認耶穌的墓穴真的是空了。事實上,對當時的政權而言,要阻止這新興宗教的傳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拿出耶穌的屍體,但他們卻不能拿出來;假如耶穌沒有復活,羅馬政府要拿出耶穌的屍體,應該不是太難的事。門徒的改變是另一個強烈的證據。史特博知道有人會為自己的信念犧牲,甚至是自己的性命,但人會否為一個明知是謊言的信念,而擺上自己的性命?而且是大量殉道者,為復活了的耶穌擺上性命。
撰寫《重審耶穌》
史特博從不同的角度去重新審視耶穌復活這「案件」,從歷史文獻、考古、醫學、社會學等專業知識去逐步剖析細節,最後他作出判決:「面對這排山倒海的確實證據,我需要更大的信心,才能保持自己無神論者的立場。」1981年11月8日,史特博接受耶穌為個人救主,成為基督徒。史特博把自己的研究和經歷寫成一本書,名為《重審耶穌》(The Case for Christ),一紙風行,出版後名列暢銷榜高位。史特博陸續出版了不同書籍,以新聞、法律的觀點討論不同的信仰課題。史特博最後成為一位牧師,四處分享福音,以護教專長服務教會。「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羅馬書4章25節)親愛的朋友,復活的耶穌正等候著你的回應。
曾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