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海驚濤 救救孩子


根據加拿大衛生部在2024年12月發表的資料顯示,過量服食阿片類毒品(opioid),是加拿大近代史上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之一。本報2017年的專題「勁毒狠毒芬太尼」曾指出,「超級毒品」芬太尼(Fentanyl)的出現,將促成加拿大的毒品危機。8年過去後,聯邦政府不單沒有加緊管制毒品,反而在2018年將大麻合法化;2020年推出「更安全供應」(Safer Supply)政策,由政府供應毒品給吸毒者;2023年卑詩省更將攜帶毒品定為非刑事化。1月30日一名卑詩省的14歲華裔少女因服食過量芬太尼而喪生,死者母親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女兒的死和加拿大的毒品政策不無關係。

溫哥華東街(wikimedia)
G的媽媽回憶事件經過,她稱去年11月女兒學校的老師提醒他們,說G在學校打聽哪裡可以買到芬太尼,老師並向教育局報告事件,之後菲沙衛生局(Fraser Health)派了一位專業人員來家,為女兒進行每週一次的一對一輔導,媽媽稱這位輔導人員為「戒毒師」,在每次進行輔導時父母都不能參與,內容也不能透露給父母知道。
媽媽估計女兒在去年11月前曾接觸過冰毒,她曾經要求「戒毒師」將女兒放在輪候戒毒的名單上,但「戒毒師」拒絕,認為就算是這樣,也要得到G的同意。今年1月11日媽媽帶女兒去看牙醫,牙醫問G的嘴唇為何這麼乾燥時,G回答說曾經用過芬太尼,媽媽說當時牙醫嚇了一跳,馬上問媽媽有沒有找戒毒輔導。「我回家立刻發電郵給『戒毒師』,請她在下周務必要來,因為孩子說服用了芬太尼,希望她能跟她說一下,勸她千萬不要服用。那時我們還不知道芬太尼是甚麼,但她作為『戒毒師』是應該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她原本應該3天後過來的,但結果那天卻沒有出現。」
1月28日「戒毒師」再次來訪,父母、「戒毒師」和G四人開會,媽媽要女兒去戒毒。「孩子點了兩、三次頭,我要求『戒毒師』馬上辦手續,但之後她表示要單獨和孩子對話。結果1小時後告訴我們,孩子不願意在外面睡和洗澡,所以不想去戒毒。」
1月29日晚,媽媽連繫了教會姊妹,準備送女兒到列治文的福音戒毒中心。「那天晚上女兒看來很累,有點筋疲力盡的感覺,我以為她感冒,叫她刷牙後趕快上床睡。」1月30日早上,父母一早去找義工商談相關事宜,又約好福音戒毒中心的人員下午到家和女兒傾談。10時回家後,看見女兒還未起床,進房一看,發覺她在床上面色鐵青,沒有意識,送到卑詩兒童醫院搶救了4小時後,最終不治去世。之後的驗屍報告顯示,女兒的體內有3種不同的芬太尼。
在母親的眼中,G是一個單純天真的少女,性格很活潑,游泳、滑雪都學得很好,媽媽說她的模仿能力很強。「小時候看見舞獅,吵著要去學,我們託人從中國給她買來一個獅頭,她跟著電視上的舞獅表演也學得很好。」G喜歡繪畫、閱讀,也愛結交朋友,樂於助人,在媽媽眼中是一個善良的女孩。
究竟G怎樣接觸上毒品?媽媽認為她為人很天真,對壞人壞事沒有警覺性,對新事物又充滿好奇心。「現在在學校、街上,上網找毒品並不困難,你看看溫哥華的東街、SkyTrain車站,10元便可以買到芬太尼,整個社會是開放的,青少年很容易便可以接觸到毒品。加拿大讓大麻合法化,讓青少年覺得吸毒是合法的,大麻是入門毒品,吃過後就會想找更“high”(令人興奮)的東西,這不是危害生命嗎?加拿大政府,究竟你在做甚麼?」
此外,媽媽也對加拿大的戒毒政策非常反感:「為甚麼在戒毒的過程中,我們父母不能保護孩子?為甚麼我們不能讓孩子去戒毒?為甚麼13歲以上就可以自己決定是否去接受治療?孩子根本就不知芬太尼是甚麼,不知道只要很少量就可以令心臟馬上停止跳動。那個『戒毒師』在12月應該來5次,但只來了3次,(整個醫療輔導系統)那些人究竟有沒有關心過孩子的生命,有沒有為自己的專業負責?The system is broken(整個體制都已經崩壞了)!」
G自小已跟媽媽上教會,她在8歲時受洗,媽媽相信她已被神接走了。「我的媽媽,姥姥,太姥姥都是信主耶穌的基督徒,我也是信主耶穌的基督徒,相信我親愛的年幼無知的女兒已經讓神接走了,在神的國度裡不再有痛苦和災難。」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