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三)


有姊妹想讓孩子背誦《弟子規》,我很贊同這做法!不要將背誦貶為傳統古老的學習方法,其實有很多好處:背誦古文詩詞,不單可以培養記憶力,還能提升語言能力。中國語文的裝載力很強,如成語「狐假虎威」短短四字,已包含很多內容,極具表達力。背誦古詩文更能讓孩子了解和傳承中華文化。
背誦古詩文首要是掌握正確的讀音。每個漢字都有形音義,而不少情況同一字有異讀,就是在不同情況下,會有不同的讀音,意思也會不同。在文中如何選擇正確讀音,也會費思量。較常遇到的異讀會有多音字—取決於語境,如「行」粤音可讀hang4(恆,行動),hang6(杏,品行),hong4(杭,銀行);也有破音字—為區分詞性或意義改變讀音,如「好」讀hou2(好壞,形容詞),hou3(好奇,動詞亦是形容詞)。
《弟子規》中的審音也得認真,如「父母呼,應勿緩」「應」宜讀作jing1(應該)還是jing3(回應)?二者在文中說得通,但我會選後者,因為jing3(回應)是動詞,下句的「父母命,行勿懶」的「行」是動詞,古文中連用的句子一般是詞性相同的。又如「出必告,反必面」的「告」該讀guk1(谷,忠告,名詞)還是gou3(誥,告訴,動詞),看「出必告」的意思,自然會選讀gou3了。
嘗試從youtube中翻看讀誦《弟子規》的視頻,最喜歡是鍾偉明先生的讀誦;審音認真,讀音清晰動聽,是鼓勵孩子跟著去讀的範例。 梁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