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陷阱:今天的市場歷史如何影響明天的退休


但到了2002年,那位退休人士眼睜睜看著投資組合暴跌50%以上;那個「勢不可擋」的科技革命變成了退休噩夢。你被迫在市場下跌時,賣出資產以支付生活費,導致損失鎖死,即使未來幾十年恢復也補不回來。
到2009年,經歷「失落十年」後,許多投資者完全放棄美股。他們說:「美國經濟完了,中國和新興市場才是未來的增長所在。」結果,那些根據近期經驗行動的人,錯過了歷史上最強勁的牛市之一——2009到2020年間美國市場的強勁反彈,大幅跑贏世界其他地區。
這種心理偏差有個名字:近因偏誤(recency bias)。我們自然地把最近發生的事看得更重要,用來預測未來。我們總感覺剛發生的事就是新常態;即使歷史告訴我們,市場其實在很長的週期中不斷起落,難以預測。
但如果從歷史角度看,2022到2023年的下跌根本不算嚴重,它就像長期牛市中的一個小停頓而已。我們在這段期間表現出的「冷靜與堅定」,未必經得起那種以年計的真正熊市考驗。
你或許是對的。美國可能未來二十年繼續主導全球市場,科技可能持續帶來超額回報。
但如果你錯了呢?如果你的退休剛好遇上如2000年般的重大修正,你的退休計劃能承受得起這個錯誤嗎?所以,投資成功的關鍵並不在於你能否預測未來,而是你的投資組合能否承受預測錯誤的後果。
你對近期市場的經驗,是否正在塑造一些可能危及你辛苦打拼得來的退休生活的錯誤期望?
《聖經•箴言》16章18節提醒我們:「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過度自信會蒙蔽我們的判斷力,謙卑和審慎才是真正的智慧。
(文章內容只屬關於議題的一般性討論,僅作為一般資訊參考,而不應作為稅務或法律建議。請根據您的具體情況尋求獨立的專業建議。) 林大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