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從


有人堅決地宣佈:「我誓死也不入住老人院!」有人自誇通情達理,肯定地說:「無論如何,我絕對不會麻煩子女!」也有人滿有信心地說:「我不擔心,兒孫孝順,自會給我安排。」
孝敬父母是美德,有些父母自子女年幼開始,便言教身教,教導他們要孝順,長大後能承擔供養年老父母的責任,成為父母生活的依靠,這就是「養兒防老」的真義。
可惜如今許多父母認為「養兒防老」太功利了,以為為子女犧牲,無條件地竭盡所能是理所當然的,不問回報是偉大的,到了晚年有需要時,兒女不聞不問,父母都不敢,也不忍心去麻煩他們。實際上兒女是被寵壞了,沒有責任感,不懂回饋親恩,這是父母失職,西方社會的福利制度也助長這樣的想法,子女就算家財百萬,都跟父母無關,父母可能仍要靠社會福利金過活,更可能要露宿街頭。
古諺云:「在家從父,出嫁從夫,老來從子。」這裡的「從」是「順從」之意,但現在我說的「老來從子」,卻是「跟從」的意思。
今天的社會,由於升學與工作的原因,許多年青子女早就離開父母,遠走他方。如果幾個子女散居在不同的城市,父母為了公平起見,每年輪流跟一名子女同住數月,直至一天自己健康衰退,行動不便,坐不了飛機,被迫在自己的原居地獨居,生病了要靠同情自己的朋友幫助,但是長貧難顧,日子久了,年老多病的父母,便成為朋友的重擔、負累,朋友難免有微言。
兒女雖然孝順,但是要回來探望數天也不容易,不然就只有透過電話或視頻問候、安慰,遇到要作任何決定,朋友也愛莫能助。
故此當我見到同輩朋友跟子女分隔兩地時,便著緊地勸喻他們趁健康仍在,體力未衰之前,趕快搬到其中一名子女居住的城市,方便日後得到照應。我亦身體力行,在2022年從居住了43年的卡加里,搬到温溫哥華,不為甚麼,只因我的大女兒住在這裡。
我們這一輩,久居加拿大,既懂英語,又了解現實情況,大多已不抗拒入住護理院了。我也早已安慰女兒說:「時候到了,我會欣然地進入護理院,你不用操心要說服我。」
我們何等盼望,也積極支持護理院的設施能不斷改進,管理和服務會愈來愈好,以致長者能得到適切的護理,感到安舒,家人也能安心、放心。
劉龔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