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異鄉
一位剛到此地的朋友問我:「你用了多少時間適應這裡的生活?」一下子無言以對。十秒鐘以後才回說:「對我來說,無所謂適應不適應;適應也得適應,不適應也得適應。」真的,從來沒想過這回事,因為我早已打算在這裡住上幾年,而我這個朋友覺得難以適應,幾個月後便離開了。
吃:試過不想做飯的時候,上街兜了幾個圈子,每次都是到Subway啃個三文治;前不久到Subway,發現不知甚麼時候已停業了。住:房子夏暖冬涼。夏天時曾經熱醒,凌晨三點起來洗冷水澡;冬天時無論穿多少衣服,蓋多少被子還是要縮作一團。行:習慣了不相信交通燈。紅燈時車子繼續往前行駛,交通圈的車流不一定同一方向;小巴沿途沒站點,乘客說停就停;出租車司機對外國乘客提高車費。
學會本地話數目字之後,才知道露天市場的小販,把蔬菜水果賣給本地人是一個價,賣給我竟是另一個價。本地朋友請我到他家作客,沒有地址:「從某地出發,走過兩個街口,左拐,看到右邊一棵大樹時,走中間那條分岔路。再走,看到左邊山坡上一間綠色門的屋子,那就是我家。」在街上問路,不識路的人也會給你指個方向。
我住的地方一星期只供一次水,我學會了用水盆盛水洗頭潔身,用浴缸洗澡已成了歷史。若是水缸的水用完了,還沒到供水的日子,人們就要向鄰居討水。我試過缺水,梳洗、做飯、洗碗等均用罐裝水。
換了一個環境,人難免會拿從前和目前的生活,例如物價、天氣、人際關係、辦事效率、生活素質等作比較。此地非彼地,難以比較,既要決心留下來,就要甘心接受所有的不同,否則打道回府算了。
生活的意義和生活方式是兩回事。生活方式是相對的,生活的意義才是關鍵所在。如果弄清楚了為甚麼要留下,生活上一切的不方便,適應與否,甘心把它接受下來就是了。本地人世世代代,不也是這樣過來了嗎?
章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