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報率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一二年二月
在經濟掛帥的社會,都慣用回報率去量度投資的得失,若回報率低於某個百分比,就認為是錯誤地投放了資源。這種思維方式可轉化成病毒,將我們的生活基因在毫無戒備下改變,令生活扭曲成一種只講求利益的計算。
現代人,入學不是為了求學問,而是要製造高學歷;工作不是為理想和興趣,而是追求職銜和薪酬回報。家長也墮入了回報率的迷惑,美其名曰栽培,但其實沒有真切地瞭解子女的潛質和興趣,讓幼苗在沒有「基因改造」的環境下,在一個有機的園圃去成長和發展。為父母者,心底深處,回報率怎樣才算稱心,就真箇要好好思量了。
印度電影「作死不離三兄弟」(3 Idiots),在香港很受歡迎,相信是故事裡面的三個死黨,帶領我們重新尋找讀書和做人的核心價值。三個工程系的大學生,來自三個不同的背景,對工程科和人生背負著不同的追求。其中一個男生,做工程師只是中產父母的期望,最後為自己的夢想爭取父母的認同,當了出色的攝影師;另一個出身貧窮,出人頭地才能扭轉家人的命運,但他並沒有為取得聘請合約而放棄人格和信念,因而得僱主欣賞而錄用;成績最優異的一個,原來是幫少主人考學位的替身,但追求學問、活出夢想是他的真身,他對生命的熱血和堅持,感染了另外兩個死黨,改變了他們的人生。斤斤計較回報率,處處衡量利益,其實也是要付上代價的,這叫「機會成本」。人活著,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人格、道德和信念,甚至生命,才是笨蛋 (idiot) 呢!
梁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