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憂愁 也不要膽怯
這是一個壓力日重的年代,成年人需要承擔種種責任;工作、家庭、經濟等問題,都會讓人感到吃力。長期積聚的困憂,容易使人步入精神病的胡同;然而,另一個精神健康響號,卻出現在青少年身上。原來,「自殺」,竟是加國青少年過早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而自殺的元兇,就是精神異常。五月全國推行的「兒童精神健康周」,正好喚起我們對此問題的關注。
許多人的精神健康出亂子,都是因為憂慮過多、壓力過重所致。所以,家人的體恤、開導、支持都十分重要。正是「人心憂慮,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歡樂」(《聖經‧箴言》12:25),及時的導引和應時的幫助,都足以化解鬱結。這就正如《聖經‧詩篇》94:19所說的情形一樣:「我心裡多憂多疑,你安慰我,就使我歡樂。」
不要以為兒童都是無憂無慮的,他們都有別樣的壓力。來自學業、家庭、朋輩及環境的困擾,也會令個別兒童難以承受。為父母的,除了為子女提供生活所需之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得著心靈上的慰藉、平安和倚靠。父母可以騰出更多時間陪伴子女,體現更多關懷和愛心,以防止及撫平子女的精神困惑。問題是父母總不能長伴子女身旁,亦不可能在子女遇事時立即在旁攙扶。當父母不在身邊,子女又受到精神困擾,以致憂愁、膽怯,那該如何是好?
耶穌在世時,曾經對人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聖經‧約翰福音》14:27)─這就是佳音。可喜的是子女們都可以有父母以外的倚靠─倚靠那賜平安的、大能的神。只要相信神已賜下平安,又讓子女知道神與人同在,那麼,即使遇到不如意事情,亦無需焦慮、愁煩。面對外在環境、別人的語言或行動的逼迫,也能將憂慮卸給神,讓神去解困解憂。
當然,醫護人員、社工和專家都有各種舒解精神困擾的方法。他們具有專業知識,並作臨床研究,每一意見都非常值得我們遵行;聽取專業人士指示,就能為精神健康帶來保障。我們都有責任照顧自己和下一代。保持精神健康,一則可免落入疾病折磨之苦,二則可免至親照顧及憂心的煎熬,三則可免他人受到傷害的隱憂,四則可免消耗社會的醫療資源。
社會的未來就握在青少年的手中,他們若能在身心健康的環境下成長,我們的社會就可以朝向康莊之路。所以《聖經‧箴言》22:6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意思就是為新一代豎立人生路的指標,讓他們不偏離正當軌跡,有健康的頭腦和思想,不憂愁、不膽怯,遠離憂慮、抑鬱。這正是保障青少年心靈與精神的健康之道。
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