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苦殤道
聖地,實在是信徒必去的旅遊首選,不同景點的背後都道出了耶穌在世時的事蹟;然而,每當步入耶路撒冷舊城小巷,來到耶穌釘十架前所走過的苦殤道(又名「苦道」、拉丁文稱之為"Via Dolorosa")之際,雖然全程不算很長,但踏足其上,心情和腳步總會顯得特別沉重,一幕幕苦難場景就在眼前展開......
首兩站為原來真跡
其實,今天我們所踏足的苦殤道,跟當年耶穌所走過的並非一樣。事隔2000多年,原來的路面大部份已被拆毀,並在其上蓋建新的建築物及道路,只有在聖安東尼城堡內開始,鋪上大理石的首兩站,才是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真跡。
這條苦殤道共有十四站,當中有好些事跡只在天主教流傳,聖經並無記載。第一站:獅子門-門的右側牆上刻著一段阿拉伯語,左側不遠處有耶穌受難圖。當時猶太人的大祭司該亞法,把耶穌送到巡撫彼拉多的衙門裡,也就是當日耶穌被判刑的安東尼亞堡所在地,現址為奧瑪莉亞中學的廣場。
第二站:聖方濟會內設有判刑堂與鞭打堂,記念耶穌被判刑及受鞭打的事。1931年,在教堂下面掘出《聖經》所記載彼拉多審判耶穌的鋪華石處(即安東尼亞堡的原址),耶穌就在這裡走上背十字架的路。
兩邊店鋪賣紀念品
第三站到第九站是在街上,當中七個站順次為亞美尼亞天主教會-門口的雕像清楚表現出耶穌因為十字架太重,第一次跌倒;馬利亞教堂-耶穌母親馬利亞在那裡看到正在受難的兒子,心情非常痛苦;古利奈人西門的房子-西門在那裡看到耶穌,替他背上十字架;貝洛尼卡教堂-據說一名女子貝洛尼卡在那裡用手帕替耶穌擦拭,手帕上就永遠留下了耶穌的面容;基督教的審議門-耶穌被那裡的鋪路石絆倒了兩次;聖方濟會禮拜堂外希臘正教會修道院-有一拉丁十字架記號,相傳是耶穌在那裡安慰耶路撒冷的女子們。從第九站開始,耶穌就走到了聖墓教堂,並在那裡再次倒下。
由於苦殤道隱於東方集市中,兩邊店鋪裡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聖地紀念品和藝術品,其中又以東方食品和異地香料為多,不少遊人都會被吸引,邊走邊看。如果說信徒走苦路是要緬懷耶穌為我們所受之苦,那麼眼前這些琳琅滿目的東西,就肯定成了外來的攪擾,叫人注意力分散,無法專心思想和紀念主恩。祈求主耶穌幫助我們,時刻將眼目注視在祂身上,單單愛慕祂、被祂吸引。
耶穌完救恩已復活
最後五站其實都在聖墓堂(Holy Sepulchre)之內,是一個十分值得參觀的地方。第十站為進入聖墓堂大門後右面的(聖殿山)羅馬天主教小教堂,據說耶穌在那裡被剝去衣服。第十一站乃羅馬天主教小教堂的祭壇,耶穌在此被釘上十字架;而祂就是在第十二站身故,十字架也被安放在此。據傳馬利亞是在第十三站收斂耶穌的遺骸。第十四站則是聖墓堂中間,一個非常細小的教堂,僅能容納三幾人進入,裡面的光線暗淡,只有掛在上面的香和燈照明,當中放著一塊石板,據傳下面就是耶穌收斂入墓的地方。不少信徒都會在那兒禱告、哭泣或親吻石板,因此常見輪候的人龍。
耶穌為我們走過苦殤道,救恩亦已完成,但願每個信徒都因有了「祂不在這裡,祂已復活」的盼望而歡喜,因為祂真的已經復活,而且永遠活著。
黃廣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