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西行漫紀
《西遊記》中的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傳說故事,中國人耳熟能詳;然而,中國古代有基督徒修道士出北京、取西域、進入巴格達,再西行至康斯坦丁堡,入意大利那不勒斯、古羅馬首都羅馬,進入花都巴黎,其間在西方天主教都會梵蒂岡辯論教義,行程上萬公里,宗教教義文化交流豐厚,如此宏偉旅程!同胞所知甚少,今天特要介紹。
拋 棄安逸生活成為修道士
此基督徒修道士名叫拉本‧索馬(Rabban Sauma),1225年出生在北京,地道的中國元朝人。他是回鶻人,也就是今天新疆維吾爾族,甘肅裕固族。他的父親是元世祖忽必烈朝廷崇福司(宗教管理局)官員,父母皆是東方教會的基督徒。
當時的基督教會分為:西方教會,沿羅馬天主教路線發展;東正教會,沿希臘拜佔廷路線發展;東方教會,沿波斯聶斯多留路線發展。蒙古帝國從1240-1340間控制中亞商道,中西交流雖有便利之處,但阿拉伯穆斯林常有衝擊,路途並非一帆風順。
索馬年輕時就有火熱愛神的心,拋棄家中的安逸生活和散發父母所留財產,成為苦修之修道士。索馬得一比他小二十歲的跟隨者馬可;馬可是女真族人,出身在今天的內蒙古包頭,父親是一位東方教會的會吏長。馬可也是從小在教會長大,後跟隨索馬修道。
順 絲綢之路傳回耶路撒冷
一天默想之時,他們感到應該到西方去,參觀殉道者和初期教父的墳墓,他們極想最終到耶路撒冷去,以使他們的罪及過犯,得到完全赦免。*1
1275年,師徒兩人結伴而行,開始了他們偉大的旅程。他們歷經波折,來到當時蒙古帝國分裂為四個國家之一的 伊利汗國的首都巴格達。當時這個國家深受基督教的影響,東方教會的總部也在這裡,他們見到了教長鄧哈一世(Catholicos Mar Denha),此段期間,他們朝拜了一些著名的聖徒墳墓。鄧哈本要把他們差遣回中國,但由於路途的原因,他們滯留在巴格達。
那時,一件奇妙之事發生了。鄧哈一世去世,馬可被東方教會選為第三任教長,成為東方教會的最高領袖,時年36歲,原因是他精通蒙古語,雖然他不會東方教會起源的敘利亞語。今天,有中國基督徒宣教的目標,是順著絲綢之路傳回耶路撒冷,原來七百多年前已有這樣的信仰先鋒了。
開 闢跨國異文化宣教視野
1287年3月,索馬受伊利汗國國王的派遣,要與西方的基督教國王結盟。他先後見到法國國王腓力普四世、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並兩次來到梵蒂岡,其中東西方教義的辯論頗為重要。索馬在神學上堅持381年《尼西亞信經》的原本,羅馬教廷在神學上則堅持589年第三次托雷多會議的補充,但雙方卻是友誼相向。*2
1289年7月,索馬結束歐洲之行,返回巴格達。雖然他和馬可因穆斯林控制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原因,沒能到耶路撒冷朝聖,但12年的旅程和東西宗教文化的交流,被東方教會的器重,也為今天華人基督徒在全世界跨國異文化宣教、神學思考和多元文化下基督教的處境等方面,開闢了新的視野。
*1 Jean-Pierre Charbonnier,"Christians in China"A.D.600 To 2000, San Francisco, Ignatius Press, 2005
*2 朱心然《安身與立命》2009
權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