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價
朋友在唐人街開時裝店,跟他聊起講價的問題。他說:「有些顧客衣著光鮮,但一開口就砍價,印象即時大打折扣。」唐人街的客路廣,來自不同層面,我倒有興趣知道哪些族裔不愛講價,他停了一會兒,苦笑著說:「外星人。」他所說的或許是戲言,但在各地華人的購物圈子裡,開天殺價的情況屢見不鮮,因而令人覺得,討價還價是必然的交易方式。
多年前曾到海南島旅遊,參觀了玳瑁工藝廠。禮品部的推銷員介紹用玳瑁甲珠穿成的手串,那手串不論在材料,還是手工都討人喜愛,叫價二千。團中幾位講價專家聯手圍在前頭,吹毛求疵,把手串價壓到一百。口呆舌笨的團友們站在後排叫好,紛紛掏錢購買,購物後心理上的滿足感,更提升到成功感的層次。我也坐享其成,買了兩條,但付款時心中還在盤算:二千可砍到一百,一百元會不會仍被蒙了。
我不慣於講價,自己臉皮薄、口齒不伶俐、沒膽量和耐性,還背負著傳統文人的思想包袱--重義輕利,因而在討價還價的過程,總覺得像捲入爾虞我詐的漩渦裡。在國內我走訪過一位紫砂茶壺工藝師,與他談論茶文化,內容亦涉及如何從紫砂茶壺中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修養。臨別前,在工藝展覽廳看到一把心儀的茶壺,便禮貌地問問價。工藝師說:「價錢的事,問我太太好了,她比較庸俗。」我聽了不太舒服:搞藝術的很多都被理想和現實折騰,不想在物質層面上計較,避談價錢,但又要面對生活的壓力,如在兩難中借貶低另一半來自高身價,但錢還是放進自己的口袋裡,怎樣也說不過去。
要買東西,還是買明碼實價的好。在小本經營的商店看到合用、合心意、合價錢的東西,我不會講價,生意難做嘛。至於在大集團經營的店舖,也不用講價,主要是買大減價貨品。這可能是鋤強扶弱的心態作祟吧!
梁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