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茵鍾情室內設計
雖然王怡茵自詡為家庭主婦,但相熟的朋友們卻尊稱她為室內設計師,因為他們當中,不少人的家居設計,都是來自王怡茵的巧思。
修讀美術和室內設計
談起室內設計,王怡茵直言那只是興趣。「我在卑詩大學(UBC)主修美術(fine art),三年級那年突然對室內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在另一所學校修讀室內設計課程。」同時讀兩個課程,雖然非常辛苦,但因為兩者都是自己非常喜歡的科目,她就義無反顧地讀了下來。
大學畢業不久,王怡茵就結婚了,接著懷孕、生小孩,很快又迎來了第二個孩子,生活的重心就是家庭;然而,她在室內設計上的興趣和天分卻沒有因此而埋沒。「我的第一個作品就是自己的家。我認為,家是一個讓人休息、感覺能夠放鬆舒服的地方,我的家也展現了這樣的特色。想不到,當朋友們來過我家之後,他們紛紛肯定了我的設計,隨後便有朋友請我設計他們的新居。就這樣,我在照顧家庭的同時,也做起室內設計來。」幾年間,在朋友們互相推薦下,本來只是興趣的室內設計工作,儼然成為她的「副業」。
合夥做室內翻新工程
2010年,因為丈夫的工作需要,王怡茵一家離開溫哥華,來到多倫多定居。想不到,室內設計真的變成了她的職業。
「我是個基督徒,來到新環境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教會生活。想不到,竟然在教會裡碰到了一班同好者。」王怡茵感恩地說,「作為基督徒,我不得不感歎,上帝真的常常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給予我們最好的安排。」一個專門做舊房子內部翻新的團隊,就這樣建立起來了-一名會計師,負責總賬和預算、一個地產經紀,負責買賣、一個巧手的能人,負責工程的大小事宜,還有王怡茵自己,負責設計。
「感謝上帝,給了我一個這麼好、又非常合拍的團隊!因為我們都是基督徒,大家的價值觀相近,在合作的過程中,很少有利益的磨擦。例如,我們都看重房子的安全性,即使超出預算,也要把屋頂棉以及電源等影響安全的因素處理妥當。」回想他們的第一次合作,王怡茵仍非常興奮,「第一個工程,真的是我們自己一手一腳做起來的。因為我們白天各有各的工作,因此,晚上才是我們的開工時間。幸好,兩個兒子都習慣了早睡,八點多,等他們都上床睡覺後,我先生在家看著他們,我就出門『上班』。由於這是『興之所致』的組合,所以大家也不覺得辛苦,更沒多考慮錢的問題,一心一意就撲在裝修上。」王怡茵笑言,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反而樂在其中。結果花了七個月時間,才把那間破舊的房子改頭換面,為他人營造舒適的家。
滿足自己興趣幫朋友
王怡茵覺得,做室內設計不但可以滿足自己的興趣,還可以幫助朋友:「每次設計之前,我都要跟屋主作深入溝通,瞭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實際需要。本來已認識的,就變得更加熟絡,即使不認識的,也透過這個過程成了朋友。曾經有朋友因為預算有限,但又想重新裝修房子,弄得自己壓力很大,知道她的需要後,就盡量在她的預算內,為她作好設計;她的開心和滿意,就是我最好的報酬。」
回想自己走過的路,王怡茵滿懷感恩:「其實,我自小就很喜歡美工,但家裡並沒有能力為我提供額外的美術訓練。初中一那年,碰到一個很好的基督徒美術老師。有一次的作業是要作一張母親節賀卡,而我做的立體卡很是複雜,為了力求完美,反復拆了幾次,弄出很多折痕來,本以為肯定不合格了;可是,老師竟大大嘉許我,讓我因而有了自信。她更教會了我很多美工的知識,並鼓勵我朝著這方向前行。」因為自幼就讀基督教學校,也因為身邊有好些基督徒,年幼的王怡茵已深深地感受到上帝的愛,在同一年,她相信並接受了耶穌。之後,隨母親移民溫哥華,繼續學習美術課程。
佈置成溫暖舒適的家
這些年來,王怡茵一直以自己能夠專心照顧家庭和兩個兒子而感恩,同時能夠把興趣轉化為職業,亦是她人生的一大樂事。她坦言,在室內裝修這一領域,自己仍是新手,仍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但是,無論前路如何,她也會一如既往地專注在這條路上。「室內設計對我來說,是一門興趣。就像喜歡音樂的人組樂隊那樣,雖然要經常練習,但從不覺得辛苦。」
王怡茵希望能把自己和人家的住房,都佈置成一個溫暖舒適的家,當中不但有她的心思和創意,更要有神的愛。
周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