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撕裂:何去何從?
香港政治氣候急速兩極化,整個社會不斷內訌和撕裂,鬥爭的結果是,政府、巿民兩敗俱傷。
人民政府形成對立
筆者在兩年前曾以「龜兔賽跑」為題,比喻香港的社會狀況。由於政治氣候急速兩極化,整個社會不斷內訌和撕裂,行政與立法完全失去平衡,人民與政府因失去互信而產生不必要的對立,迫使整個民主進程走上抗爭之路,激進民主派更往往以搶佔道德高地為名,不惜一切去推翻或癱瘓政府施政。理性討論已再沒市場,惟有與政府對著幹,迫使政府作出讓步才算勝利。以梁振英為特首的香港政府,一直我行我素,就如上一任特首曾蔭權名言,「視民意為浮雲」。政府的民望不斷下跌,低處未見低,亦從不怕任何人敵意硬闖,只要認為自己是對的,就寸步不讓。
鬥爭結果兩敗俱傷
鬥爭的結果,是政府和巿民兩敗俱傷,導致香港整體發展停滯不前;無論是經濟或民生,雖不至於倒退,但在過去十多年,已在不知不覺間被其他亞洲國家迎頭趕上,香港的優勢已在逐漸減退,甚至被別人超前,實在可惜!撇除和中國各大城巿作比較,即使是新加坡和南韓,都比香港走得快。昔日的香港,跟新加坡可說是不相伯仲,國民平均收入大致相同,但近年已被超越。南韓的情況更明顯,三星的電子產品和現代汽車在國際市場的成功,有目共睹,生活水平在90年代初只及香港的一半,現在已逐步追近。
香港前景不容樂觀
近日,直選特首和佔中的爭論,更將社會撕裂推至白熱化;嚴重程度,從今年7月1日遊行人數創下自2013年後的新高可見一斑,實在令人擔心。若然最後因不滿政府和人大的2017年直選特首方案,而實行「和平」佔領中環,相信對香港造成的經濟損失有限,即使因佔中而導致香港全面停市兩日,短期後果不會很嚴重,情形就如十號風球或黑色暴雨一樣,但對香港將來的政治氣候,卻影響深遠。由國民教育包圍政府總部,發展到佔領中環,背後的含意正好說明,合作商討已在香港政治中全面死亡,惟有依賴激烈的社會行動和公民抗命,才可以跟政府討價還價;議會功能愈發形同虛設,對特區政策有任何不滿,發聲的場地已由立法會轉到街上。當互信合作被鬥爭取而代之後,在沒完沒了的抗議聲中,試問誰會對香港的前景感到樂觀?
妙想天開北京讓步
自問政治和法律知識淺薄,對公民提名是否違反基本法,又或者何謂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方案,十個學者提出十一個不同觀點,筆者實在弄不清誰是誰非,或許在一個以上街來解決政治分歧的時代,甚麼是真理已不再重要。一場沒有政治篩選,可以讓香港人自由選擇的特首選舉,有誰不想?可惜現實就是現實,中國領導人根本不會容許無篩選的選舉,在其管治的任何一個地方政府發生,這不是香港的問題,而是整個中國政治的實況。
嘗試用佔中來迫使北京讓步,以香港作為籌碼,去改變中國整體的政治環境,是否有點高估自己而變得妙想天開?若然佔中消耗香港人龐大的氣力,只不過是在700萬人前面,赤裸裸展示一個無人不知、但最終無奈接受的政治現實,試問對香港長遠前景又有何益處?
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