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先」與「民以食為鮮」
俗語說「民以食為先」。一方面是飲食能為身體供應活動能量,不飲,體力不繼,不食,生命無光;而另一方面,是大家都認同吃是一種享受。口之於味,有同嗜焉,美食能滿足口腹之慾,是以「食為民之先」。
不錯,食物能供應身體每日所需,但是,吃的重點決不單在口福享受,在滿足口味的同時,更要留意其他方面。常言道「病從口入」,處理不當、過期變質的食物,會導致身體不適,引發各種疾病。因此,吃得健康,吃得新鮮,都十分重要。
我們說「民以食為先」,但請考慮一下,如果我們把它換成「民以食為鮮」,那又如何?
為甚麼這樣說呢?一般來說,食物愈是新鮮,其營養價值也愈高。我們重視的飲食之道,是從飲食健康出發,食品的處理和保鮮,都很值得我們注視。事實是,凡食物都有保鮮期,市面上出售的包裝食品,都應註明保鮮期限,說明哪個日期前食用最佳。
原來,保鮮這個課題,今古皆然。舊約聖經記載著一段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歷史,當時,他們經過曠野,預備進入迦南。正當他們途中糧食短缺,不知如何是好之際,耶和華神就賜下「嗎哪」給他們作食糧。嗎哪的特別之處,是每天早上日頭發熱前就要收取。以色列人把嗎哪磨碎,煮在鍋中,又做成餅,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這些新鮮的嗎哪,保鮮期只是一天。以色列人日日收取,不作儲備;因為一到翌日,嗎哪的保鮮期就會失效,不能食用。如是者他們吃了嗎哪四十年,吃得人人健健康康,直到進入了迦南才停止。
原來,神願意人人都能享用新鮮食物,所以神供應給人所吃的,盡皆新鮮,如嗎哪一樣。今時今日,注重營養的人,都會選擇新鮮的食材,達至最佳的健康效果。所以,與其說「民以食為先」,不如說「民以食為鮮」。這是個健康的飲食守則,也是個明智的飲食守則。
當然,聖經記載的新鮮嗎哪,還有一個深層的寓意──那就是這種神所賜的嗎哪,有如神的恩典,天天賜下,日日新鮮,今天吃過以後,明天的嗎哪仍然同樣鮮美。已經相信神的基督徒,都嘗過神恩典的滋味,可以說得出那種新鮮滋味有多甜美。未認識神的人可能會覺得此說有點抽象,這是不稀奇的;正如食物一樣,未放入口咀嚼,未經味蕾分辨,決不知道是鹹是甜、或濃或淡。神的恩典就如美食,總要親自品嘗、經歷,才能體會其味之鮮,箇中之美。所以,《聖經‧詩篇》34:8說:「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正是這個意思。
民以食為鮮,願我們在追求食物鮮美的同時,也追尋神恩典的鮮美。有了神所供應的食糧,不但甘甜滋味足夠一生受用,更能使我們生命活潑,煥發鮮麗光彩。
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