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助護林慧欣
任職於北約克全科醫院(North York General Hospital)的林慧欣,是一名註冊助護(Registered Practical Nurse,簡稱RPN)。她日常在醫院的工作非常忙碌,主要負責量度病人的維生指數、分發藥物、病者的個人護理等。她認為,這個行業前景明朗,醫護人員需求甚大。
神開啟護士大門
林慧欣在中學時期信耶穌,1998年中學畢業後,隨意挑了土木工程科來讀。「當初選科不過是抱著『人讀我讀』的心態,為的只是向父母交差,讀下去才發覺自己對工程根本沒興趣,但當時沒有家庭壓力,生活很輕鬆,只管吃喝玩樂,完全沒想到要好好發揮所長,計劃前景。畢業後一直提不起勁去找工作,閒時做些散工來打發時間、賺點零用,更別談追求人生目標了!」林慧欣坦言,感謝神透過退修會蔡志揚傳道的一席話,改變了她的人生態度。「當日他說:『你這樣打散工就過一生,你甘心嗎?』這句話把當時逃避前路的我喚醒了!」之後,林慧欣非常積極地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向,經過多番禱告和詢問家人、朋友和導師的意見,最後神為她開啟了護士的大門。2005年,慧欣修畢辛力加學院(Seneca College)兩年全時間的註冊助護(Registered Practical Nurse,簡稱RPN)課程,另完成了三次不同醫院或療養院的實習,終成功取得RPN臨時執照。之後,受聘於北約克全科醫院為兼職助護。「入職時跟了一位好師傅護士,她教我很多課外的知識和實務經驗,使我可以順利度過實習期。隨即,我一邊工作、一邊完成正式護士執照的考試,當中經歷神豐富的恩典和帶領。」
以中風患者居多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而在這四個階段裡,通常有三個是在醫院內發生的。一般病人到醫院求醫,最先接觸的就是護士,因此作為把關人的職責便顯得很重要。
「首先是向病人初步問症。此外,還要作醫生與家人的溝通橋樑,藉以瞭解病人的生活習慣,有助醫生作出適切的治療。」慧欣不諱言,在她接觸的病人中以中風患者居多,因此她特別提醒大家說:「一般中風的先兆是頭暈、頭痛、手腳麻痺、說話突然變得不清、喝水或進食時會嗆起來......中風,不一定只發生在上了年紀人的身上,近年更有年輕化的趨勢,所以注意日常飲食、做適量的帶氧運動、定期作身體檢查,都能有效地減低中風的機會。一旦中風,只要及時發現,並即時得到適當的診治,康復不是沒有可能。」
她又指出,由於醫院床位緊張,當病人康復程度令人滿意,便需轉往復康中心或回家繼續治療;病人也要重新學習和適應日常的生活,如說話、走路、進食、如廁等等。對一個中風病人來說,這都是漫長的學習。在那段期間,家人的關懷和鼓勵,以及病者的意志力,對康復都有很大的幫助。
愛心耐性不可缺
安撫病人及其家屬的情緒,是護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環。林慧欣認為:「因為神的愛,我每次上班時,都必先為病人禱告,並求神賜力量和耐性給我照顧病人。我常常提醒自己,這些病人是我生命中的過客,所以要把握機會,盼望能在工作崗位上,延伸基督的愛,讓病友和家人在徬徨的時刻,得到一些溫暖,感受到愛、關懷和支持。其實,這也成了我投身護士行業的動力。」
林慧欣認為,這行業的前景是明朗的,因為市場的需求甚大。「有志入行者只需攻讀兩年的課程,每名考生均有三次報考的機會,過不了關的人便要重讀,兩年後才再報考。雖說有很多畢業生不一定即時找到工作,但若不介意到較偏遠的地區工作,同樣是有入職的機會。」
她說,若對醫療服務工作有興趣的中學畢業生,不妨考慮進入專上學院修讀有關的科目,循序漸進;但最簡單直接的途徑,就是由個人護理員(Personal Support Worker,簡稱PSW)課程開始,拿到相關工作經驗後,再修讀兩年RPN學科,假如確定自己對這個行業有興趣的話,就可繼續修讀兩年註冊護士(Register Nurse,簡稱RN)課程,這樣便可以成為正規的醫護人員。她亦強調,因為病人的情緒容易被自身的情況影響,變得脾氣暴躁,所以有意加入醫護行列的年輕人,愛心和耐性缺一不可。
林慧欣現時育有兩名分別是四歲和兩歲的女兒,夫婦倆都是在職,而她需要輪班工作。「我們這一行在假期、周末和晚上最是忙個不停,感恩的是,有祖母和外祖母幫忙做飯和照顧孩子。」
林慧欣希望待孩子上小學後,可以一邊工作一邊進修,因為隨時出現的新病毒使護理所需的知識日新月異,所以必須不斷自我提升以適應工作所需。
白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