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概念
與朋友談論時,我引用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語,借以表明在某特定的環境下,很多事情不是一己可以掌控,有時被迫要順應。沒想到惹來朋友不悅,說我不應引用像「江湖」此類的黑社會用語。同樣的詞語,可因不同時、地、說者身份和語氣等,有不同的詞意。現今「風流」一般指放縱情慾;「可憐」指憐憫。看看唐代李白的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此處風流指風雅瀟灑,可憐指可愛。其實在唐詩裡,可憐二字亦有引申作可喜、可羡、可惜、可怪等意思。
多年前在香港聽朋友說:「我玩完泰國就玩日本。」聽罷,覺得很不莊重,因那年代「玩」字在這種句式多作戲弄、輕視之意,如玩人喪德、玩物喪志等;但往後「玩」字跟旅遊地一起,自然是遊玩的意思。現時國內也接受了,旅遊書更有以《玩日本》為名。另一方面,說者的身份不同,話中詞語意思也會不同。例如「我要去上課。」老師上課和學生上課的意思,就不一樣了。
一位長者常抱怨平生活得不順心。我勸她要懂得感恩。她聽了很不高興地說:「誰說我不感恩?誰待我好,我一定送禮回報。」這與基督教感恩的概念很不同。無論聽甚麼、說甚麼,都要先釐清詞語概念,可避免無謂的誤解和爭辯。
梁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