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記者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互聯網尚未普遍,手機亦未附有拍攝功能,當時傳媒的種類界限分明--携帶大型攝錄機、腳架或錄音機連麥克風的,屬於電子傳媒,包括電台及電視台記者;至於携帶相機及紙筆的,就是文字傳媒,包括報章及雜誌記者,而記者均携有記者證,以確認其身份。
但來到本世紀互聯網發達、智能手機普及的年代,卻突然出現了無數沒有記者證的民間記者,與傳統媒體爭一日之長短。過往每當有突發新聞事件發生,例如兇案、火災或交通意外,傳統媒體會立刻派記者到現場採訪,包括做訪問以取得第一手資料,以及拍攝現場實況。
然而,路經現場的民間記者,他們不用携帶笨重的器材,只需利用智能手機,便可立刻拍攝,並能即時把相片、影片及文字上載到各社交網站,讓公眾瞭解事件的來龍去脈;由於他們是第一時間在現場的人,其發送的資訊,往往較傳統媒體快速優勝。而且,隨著手機的拍照及拍片功能不斷改進,從智能手機攝錄得的照片或影片,質素與大型器材拍攝的水準相比,可謂不遑多讓。難怪近期有越來越多傳統媒體,在所發佈的新聞內都用上由觀眾提供的影片或照片。事實上,傳統媒體再快,也敵不過一群無時無處不在、人數無法估計的民間記者。
鄧永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