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走職場壓力
加拿大精神健康委員會(Mental Health Commission of Canada, MHCC)發表了一份《告知未來:加拿大精神健康指標》報告(Informing the Future: Mental Health Indicators for Canada),較全面地揭示國民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數據顯示,年介15歲至75歲的就業者當中,約30%稱他們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都承受高度壓力。究竟壓力何來、又如何影響在職者的精神健康等問題,有關的民調和研究結果,均讓我們看出一些端倪。
工作高壓影響精神健康
加拿大精神健康協會(The Canadi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CMHA)指出,因工作過量而恐懼、經濟不明朗而裁員、人手短缺使加班需求增多等因素,往往構成職場的負面壓力。當僱員開始感到「表現的壓力」時,他們會盡力迎合不斷上調的期望,但工作滿足感卻沒有隨之提升,因而形成惡性循環。僱主要求僱員時刻處於最佳狀態的「無情」要求,會導致職員不滿的情緒升溫、工作效率下降、引發身體毛病、以至職位流失率高等。當在職人士遇到過高的壓力時,往往會有曠工、酗酒、感情冷漠、而工作時又會缺乏動力或創意、作出草率決定等表現。
魁省三間大學(滿地可大學Université de Montréal、康科迪亞大學Concordia University、拉瓦爾大學Université Laval)近年對本國「打工族」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研究,從多角度探討職場精神健康問題的所在;當中發現除了負面的工作壓力引發心理困擾、抑鬱和倦怠等危機外,緊張的婚姻或親子關係,以及工作與家庭生活的不平衡,同樣會影響精神健康。好消息是,跟配偶一起生活、減少每周的工作(包括加班)時間、員工獲准參與決策過程等元素,均有助減低精神健康問題的風險。
精神問題經濟代價高昂
企業顧問公司莫努謝普爾(Morneau Shepell)的調查顯示,1/3僱員正在或曾遇上抑鬱病或焦慮症等精神健康問題;58%僱員表示,工作壓力令他們的生產力受損;45%因為職場壓力和相關的問題而考慮辭職。由於工作壓力,在過去6個月有1/3員工曠工、更有1/4病倒;每周有50萬人因精神健康問題而不能上班。而一些身體或情緒出現問題的人,即使如常上班,其生產力仍會下降。這個現象,稱為「假性上班(presenteeism)」。加國統計局發現,「假性上班」生產力方面的損失,較之「曠工(absenteeism)」所損失的生產力高出最少7.5倍。估計「假性上班」的現象令加國企業每年損失150-250億元。
由此看來,若僱主忽視僱員的精神健康,代價是非常高昂的,包括生產力虧損更大、福利及傷殘費用支出更高、保留員工的開銷更多等。人力資源顧問及危機處理公司Towers Watson的調查稱,本國約30%的短期及長期傷殘索償,都是源於精神健康問題。
加拿大每年因精神病造成的總體經濟負擔高至510億元,其中200億元屬於職場的損失。預算未來30年精神健康的累計成本,將達2.3萬億元的天文數字。
精神病患者常受到歧視
每五個國民中,便有一人出現精神健康問題。情況雖然甚為普遍,但精神病患者仍遭受不少的歧視。很多人對精神病患者的看法存有偏差,加拿大醫學協會(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統計指出,46%國民相信,精神病被用作壞行為的借口,亦有42%人士不能肯定,他們會否跟精神病人來往。這現象通常較疾病本身更讓患病者難受。
癖癮及精神健康中心(Centre for Addiction and Mental Health, CAMH)的調查結果,也同樣反映出職場的歧視問題-64%被訪者特別關注及擔心患有精神病的同事的可靠性和人身安全的問題;接近40%受訪者表示,不會向上級透露自己的精神健康情況,主要是害怕失去工作,或因表明自己的處境而失去工作夥伴等。反之,如果上司和下屬的關係良好、公司又有相關的支持政策,那肯定有助員工表明病況,以尋求幫助。
著重心理健康工作環境
至於僱主方面,不能單單把精神健康措施視為生產成本。事實上,著重精神健康的職場,不但對員工有利,90%的僱主更認為有助提升生產力;86%相信會增加員工的忠誠;83%認為能吸引並留住員工。
精神病跟其他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等)一樣,需要接受治療。盡早識別精神健康問題,並轉介到合適的支援計劃(如「僱員及家庭補助計劃」Employee and Family Assistance Program,EFAP),病人得到適當的治療,將有助他們康復後重返工作崗位。若公司採取主動,營造一個精神健康的工作環境,讓僱員獲得多方面的支持,不單能夠使員工充分發揮潛能,也可防患於未然。
加國職場心理健康指引
為了確保國民在職場上享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及安全,加國成為世界的先驅,自2013年起提倡職場心理健康及安全(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Safety in the Workplace)的標準指引,當中列舉了13個心理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包括心理支持、競爭力和保護、員工發展、表彰和獎勵、工作及生活的平衡、安全措施等。按著指引,僱主會更加清楚如何辨別,以及處理工作場所中一些影響僱員心理健康的危機,並能採取實際的改善行動,發展和建立一個保障員工心理健康及安全的工作環境。
黎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