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主應營造健康的工作環境
一個負責任和有良知的僱主,應該不時評估工作場所的壓力風險,找出那些可能損害職員的壓力源,並制定可行的改善措施,建立一個保障員工精神健康的工作環境。
將壓力變成正能量
每個人都會感到有些壓力,那是正常的。加拿大職業健康及安全中心(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指出,壓力通常會為人們提供力量和動機,去面對日常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壓力可以被視為「正能量」,幫助人們完成任務、增加銷售或生產量,或開拓新客源等目標。當困難被克服、得享滿足和快樂之時,壓力感會自然消失。然而,太多的壓力會帶來負面的影響-當滿足感變為虛脫、沮喪、不滿,又或者工作過於沉重時,就會形成壓力的「負能量」,影響身心的整體健康。
對僱主的一些提議
以下是專家對僱主的一些建設性提議:
※ 衝破對精神病患者的職場歧視
歧視,是職場精神健康的挑戰之一,最壞的情況便是自我的歧視。Homewood Health副總裁索瓦高(Jacques Sauvageau)指出,有2/3的精神病人,因為害怕被歧視而諱疾忌醫。僱主應該慎重考慮歧視問題對員工的影響,不妨易地而處地問:「如果是我,希望人家怎樣對待自己呢?」
加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Bell),向來致力消除職場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由它提倡的「讓我們來傾談(Let's Talk)」運動,便是抗衡歧視的全國活動。國家奧運女將曉絲(Clara Hughes)曾親身分享她對抗抑鬱症的過程和掙扎,提高民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希望減除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
※ 提升員工的應變能力
今日的職場節奏急速轉變、上司要求員工事半功倍、所有人都過於倚賴電子通訊......常讓人感到疲憊不堪、充滿壓力,這也是引發衝突的導火線。不過,那些都是可以解決的事情。最實用的方法,莫如提升員工處理溝通和關係等問題的應變能力。
專家指出,僱主在招聘或訓練員工時,除著眼於經驗和能力以外,也應重視員工「承受變化、壓力、創傷和悲劇的能力」;建立團隊對這方面的認識,乃是管理職場精神健康重要的一環。
※ 協助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員工恢復生產力
患有精神健康問題(如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員工,他們「假性上班(presenteeism)」造成的生產力損失較「曠工(absenteeism)」還要多。僱主可建議他們參加「僱員及家庭補助計劃」(Employee and Family Assistance Program, EFAP),藉此幫助他們提升工作效率。員工的精神健康問題不宜拖延,因為拖延只會令他們每日繼續在危機、恐懼等情況下掙扎,甚至會萌生自殺的念頭。
莫努謝普爾(Morneau Shepell)研究及綜合分析部副總裁艾倫(Paula Allen)表示:EFAP是一個以解決問題為重點的短期輔導,研究報告指出,一些原本生產力虧損最高的人,也可以透過此計劃而得到最高程度的改善。EFAP也會重組他們的生活,讓他們學到所需的技能和應變能力。
艾倫強調,管理層對有關問題的關注和訓練的重要性。因為在某程度上,當歧視的意識侵佔著精神病患者的心靈時,他們在自我保健方面,已難以擔當主動的角色,故此極需外界的協助。
※ 支援重返職場的員工重拾正軌
永明金融(Sun Life Financial)職場精神健康董事佩爾蒂拉博士(Dr. Marie-Hélène Pelletier)提議,僱主應以廣闊的胸襟看待重返工作崗位的職員,因為僱員離職或經歷過不同階段後,再試圖恢復並投入工作需要一段適應期;而這個過程是由員工復工的第一天開始。要是僱主越早給予關心和支援,員工則會越快重拾正軌、發揮昔日的水準。此外,保持溝通、提供訓練及支持,也是員工重返職場能否成功的關鍵。
朱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