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事實:多數人會選擇作惡 評《實驗者》
2015年傳記片《實驗者》(Experimenter),以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雷姆(Stanley Milgram)在1961年進行著名的「權威服從電擊實驗」開始,透過他的一系列社會心理學實驗,以無可辯駁的客觀真實,揭示人的本性,同時也展現了米爾格雷姆傑出的學術成就,以及他短促且無處不被體制所制約的一生。
人性變得冷漠殘忍
「啊!啊-」被電擊的慘叫,令聽到的人心裡不禁一陣抽動。隔著牆壁,一邊是實驗中扮演「老師」的人、一邊是「學生」,每當學生答錯題目,老師就按下電鈕。電壓從45V不斷升高,直至高達450V,到最後階段,學生往往已經沒了聲息,生死不明......影片讓觀眾看到,一方面米爾格雷姆不斷藉不同的實驗,來探測人性、認識人性;另一方面,在現實中他也如被實驗者一樣,難逃人生中某種被設定的情景。
作為猶太人,少年時期經歷過二戰的米爾格雷姆,需要回答他的民族遭遇中所面對的一個問題,數以百萬計猶太人被屠殺時,那些與猶太人本沒有深仇大恨的執行者,如何成為這樣野蠻殘酷事件的參與者?是甚麼樣的機制,把人性變得如此冷漠殘忍?
影片賦予觀眾一個上帝的視覺-全知。觀眾知道,那個「學生」是假的,是參與實驗的工作人員;所謂「電擊」,其實並不存在,一切淒厲的叫聲,都源於那盤轉動的錄音帶。但前來參與實驗的人並不知道,他以為是他抓到了「老師」角色的紙條,偶然扮演老師,因此,他的良心被拷問:還能再電擊那個半死的可憐學生嗎?坐在觀察窗後面的工作人員,一直以冷峻而機械的聲音指示他:「你需要繼續進行」、「這是要求」、「你沒有選擇」。於是,絕大多數被實驗者,或不在乎地、或無奈地選擇了繼續電擊下去,這個比例高達65%。影片中唯一一個堅決放棄電擊「學生」的人,是一名電氣工程師,他瞭解電擊的危害,他也曾在工作中被電到過。
放棄善惡價值判斷
實驗結束後,米爾格雷姆都會對扮「老師」的人追訪:「為甚麼你當時不停止實驗?」誠然,每個「老師」都受到工作人員的施壓,而不得不繼續完成實驗;然而,這卻仍然不能讓他們為自己的良心辯護。在被電擊者的哀嚎與實驗員的壓迫之間,他們多數選擇了對發號施令者服從。於是,這些來自社會隨機選出的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就通過這個簡單的實驗,變成了迫害他人的人。米爾格雷姆由此令人信服證明,每個人雖然都有「自由意志」,但卻往往放棄了自己的獨立思考,放棄了善惡的價值判斷,以「這是工作」、「奉命行事」、「規定如此」為自己開脫,寧願機械地服從命令,哪怕傷及無辜!這是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結論。
影片顯示,恰在實驗期間,屠殺猶太人的劊子手艾希曼落網,這個血債累累的惡魔,同時是一名受過良好教育、自詡品味高雅的人。他拒不懺悔,否認自己有罪,認為自己不過是忠實執行元首的命令而已。猶太哲學家漢娜•阿倫特,為此提出了「平庸之惡」的概念,指出違背良知,放棄是非判斷能力而服從惡,這是罪。米爾格雷姆的「權威服從」實驗,回應了阿倫特的理論。
以離間效果作拍攝
《實驗者》一片的風格突出,導演運用了大量對稱的鏡頭,使影片故意呈現一種生硬刻板的效果,以顯出實驗的對比特點。本來,作為傳記式影片,需要追求寫實,需要滿足仿真要求,此片恰恰相反,用布來希特的「離間效果」理論作為拍攝原則,力求遠離客觀表象的真實。主角米爾格雷姆不時地停下來,對著鏡頭(即觀眾)發言;片中的環境有意採用一望可知虛擬的背景,或是像舞台劇一樣的環境,以期讓觀眾始終與影片的故事保持距離。這些與常見影片相反的處理,目的是使觀眾不能全情投入,不能深深沉浸於情節而不可自拔,為的是極力提醒觀眾,保持清醒的理性,與影片對人性的分析思考相呼應。不僅如此,影片不斷出現一些發人深省的哲理來激發觀眾,如引用法國思想家蒙田的話,對所有人說:「我們生活在悖論之中,你憎恨甚麼,你就是甚麼!」著實振聾發聵。
影片中兩度插入了魔幻鏡頭:走在房間裡的米爾格雷姆,在對著鏡頭侃侃而談,他的身後,一頭大象一直搖搖擺擺地跟隨,這個鏡頭形象化地把英文裡的一個諺語「房間裡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直接表現出來-在人們的生活中,人常常選擇「合謀性沉默」,對一些顯而易見的事實(那頭大象),保持集體沉默。
真正的善動了慈心
反諷的是,在米爾格雷姆自己的學術生活中,他深受僵化的學術體制,以及有名望的教授權威的壓迫,他自己面對種種困境,從未公開反抗這些不公,同樣陷在他所研究的人性缺陷之中。他查究人性,得出了結論,又能如何?
最後,年僅51歲的米爾格雷姆心臟病發作緊急入院,護士從容地按程序拿出表格,遞給他妻子,他妻子急如熱鍋螞蟻,一面看命懸一線的丈夫,一面不得不顫抖著手來填表......在人人都照章辦事的規範行為活動之下,米爾格雷姆英年而逝,沒有人聽見,他的心也曾發出如被電擊的慘叫......
新約《聖經》中,耶穌與法利賽人的衝突,正是在到底該選擇遵守舊規條,還是選擇愛人。耶穌違反安息日的教訓,救治病人,正是顯出了真正的善-高於律法的善。福音書不斷說,主耶穌「動了慈心」,這慈心才是生命中最可貴的部分。因此,主耶穌斥責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他們只看重人的遺傳,「那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米爾格雷姆的全部理論,都沒有越出耶穌的教導。電影只是從社會學的角度證實,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惡的一部分-如果他只嚴守規條而忽視人的真正需要。
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