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抑鬱:破解迷思‧同行陪伴‧接受治療
所有嚴重的精神病,都跟腦功能出現問題有關,皆因大腦掌管人的情緒、思維及行為。胃、腎、腦等不同部位,各由所屬的專科醫生診治,所以抑鬱病患者找精神科醫生治療最為正確,亦毋須感到羞恥,反該為勇敢面對病情而感到光榮。要知道,病人未能接受適切治療的話,病情只會越趨惡化,一成患者更會因而喪命。
抑鬱病由生理(如基因)、心理、成長、社交、文化等種種遠因、近因互動形成,當時機成熟就會發病。
東方人病發時,未必可以即時發現,因多半人最先出現的是軀體病狀:容易疲倦、頭暈、腰痛、失眠、心煩......對這些不明顯的病癥,家庭醫生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查根問底後,才確診是精神病問題,並轉介給精神科醫生跟進。鑒於面子問題,東方男女求助的行為較為含蓄;同時,較西方人對於「標籤」的反應較高、接受程度較低。
破解抑鬱病種種迷思
※ 以為抑鬱病純粹是情緒問題,遲早會自動消失。事實上,抑鬱病是具體及嚴重的疾病,只有輕微的病情才會經過一段時期後自動消失。
※ 以為只是少數抑鬱病者需要看醫生及服用藥物。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患病的風險,患者的普遍性更可能超乎想像;北美抑鬱病患者越來越多,美國抑鬱病人的自殺數量也增多。嚴重抑鬱病患者的人數超過糖尿病人,平均比例是女性5:1、男性10:1。
※ 以為只要個人自強、自信,應該不會患病。事實上,這個病有遺傳性,如果第一血統(即父母)有抑鬱病的話,子女患上的機會多好幾倍。不論任何文化、學歷、身份的人都有機會發病。
※ 以為神經失常、個性軟弱、大受打擊的人,才會有抑鬱病。事實上,有些患者有明顯原因、有些沒有、有些是多元性病因,不能一概而論。
※ 大眾傳媒(如電影、互聯網等)傳遞的資料未必全面、真實,又或者把一些假設的思想以訛傳訛,引致混淆。事實上,要是沒有專業人士講解,常人難以明白何謂抑鬱病。
※ 害怕被標籤為弱者,或被認為精神病人是恐怖、危險的,為此有失身份、感到丟臉,甚至被公司辭退,故此對精神病感抗拒,不肯面對或承認病情。事實上,馬丁路德、盧雲、德蘭修女、邱吉爾等歷史名人,全是抑鬱病人。
※ 將病情信仰化,認為抑鬱病是靈性軟弱、犯罪、自討苦吃的惡果。事實上,這絕對沒有醫學根據。
關顧者醫生互相配合
抑鬱病患者需要真心關懷、不離不棄陪伴他們的關顧者,對他們有極大的幫助,當遇到問題也會向這些人求救。由於他們的內心較為脆弱和敏感,那些有動機及多管閒事的人,只會令他們反感。
抑鬱病患者的內心充滿矛盾和恐懼,加上在有關迷思的影響下,他們往往否認自己有病。所謂「強扭的瓜不甜」,倘若身邊的人強行要他們接受精神病治療,甚至期望他們能夠迅速痊愈,或許只會弄巧反拙,使他們精神崩潰。
在他們尚未找到適當的幫助前,關顧者可以陪伴他們、觀察他們的狀況,並給予他們盼望,比如說:要是未能即時接受幫助,但有需要時樂意陪伴他們見醫生;讓他們認識有很多治療精神情緒困擾的方法,亦有好轉的機會;鼓勵他們接受精神科醫生的評估,若沒有大礙自然感到安樂,就算要接受治療,亦代表有好轉的餘地。凡此種種,有望能減輕他們在困境中的痛苦。
關顧者不能對病人進行治療,但能長期陪伴抑鬱病人,跟他們同行,這是醫生無法做到的;因此,兩者互相配合將會產生相得益彰的效果。當患者願意接受醫生的治療,已是邁向康復之路。過程中,病人身旁有人支持,鼓勵他們定時吃藥、多跟醫生溝通、陪伴他們進行治療性的活動,例如輕微的社交生活、運動如跑步,皆有助病人改善和進步,對他們的康復有所裨益。
專人處理自殺傾向者
對於有自殺傾向的抑鬱病患者,需要格外留神,且要有智慧地判斷甚麼是該作或是不該作。真正想自殺的人未必會宣之於口;若患者透露想自殺的念頭,往往是求救的訊息;非常熟悉的親友,突然表示自己有輕生之念的話,問題已是非常嚴重;半夜收到有人仰藥的電話,最好趕過去瞭解實情。反之,那些長期說要尋死的人,可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乃是行為問題,切勿縱容,以免他們變本加厲。可悲的是,他們仍有10%死亡的風險,而且每每在失算下弄死自己。
面對抑鬱病人突發的危機(如想自殺),千萬不要私自處理,應該立即打911報警。在多倫多,警隊分局跟隸屬醫院成為合作夥伴,組成「流動危機介入小組」(Mobile Crisis Intervention Team),應付精神病患者的緊急需要,他們會派出受過精神科專業訓練的工作者,及一個受過特別訓練的警察到場,為精神病患者提供即時評估及轉介服務,讓病人獲得適當的幫助及資源。
不同程度病情的治療
治療抑鬱病的方法,由精神科醫生視乎病情深淺、有否其他併發症或清楚病因等情況而定。
一般來說,輕微的病情無需治療,一段時間後便會消失,或者是透過每天運動,也能達到治療作用。
中等的抑鬱病,可採取認知行為治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此乃有定規的治療方式,為期16-20周;另外,以談話形式進行的小組治療,也是常用的治療法。
嚴重的抑鬱病,必須服用藥物。若對藥物沒有良好的反應,甚或有自殺傾向,病人便要入院接受徹底的檢查和評估,以及24小時觀察。
大家必須知道,抑鬱病並非普通的病,而是一個影響照顧自己、社交、學業、工作能力等的疾病,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全人。如果未能獲得適當的治療,病情會越趨惡化,一成患者會因而死亡。此外,延醫的後果會引發越來越多的併發症,如酗酒,甚至產生複雜的精神錯亂抑鬱病,更是異常危險,這些病人最終可能會自毀並殺人,故此,最好是「病向淺中醫」。
資料提供:蔡偉文醫生(資深精神科醫生) 整理:子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