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跟子女表達關心?
謝媽媽 我有一個已成年的兒子及女兒。35歲的大兒子已婚,並育有一子,平日見面不多,只靠社交媒體交流。作為母親對自己骨肉的牽掛是免不了的,所以每次聚頭,總是關心提問;但兒子卻嫌我每次跟他說話,都是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例如工作忙嗎?辛苦嗎?他感厭煩。由於丈夫已離世多年,我以為代表他爸爸作出雙份的關心,很合情理,殊不知適得其反。我該怎樣表達才令他舒服呢?
謝媽媽:
多謝來信。對父母而言,無論子女多大,關愛他們的心不會減退。然而,隨著子女的成長,表示關心他們的方式,則需要有所調適。以下幾方面供你考量:
(一)更新母子溝通的方式及營造流露關愛的氛圍。雖然子女已是成人,父母往往還是不自覺地仍把成人子女當小孩般去關心;與他們交談時的語調、用詞亦多以提問、叮嚀及追根究底的溝通方式,致令成年子女覺得,父母好像還當他們是小孩,彷彿對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沒有信心,又或以愛的藉口想繼續改造或駕馭他們的生活,難免讓他們覺得父母煩厭,甚至是越界。畢竟兒子已35歲,亦已為人父,母子關係不變,但若想與兒子建立輕鬆愉快的溝通,則宜以朋友的態度與之交談,可採用較開放式的談話,取代一問一答的刻板提問。例如:「近日各方面的生活可好?有甚麼事情可讓媽也替你開心的?」容讓兒子回應他喜歡的話題,如果他不想講,則須尊重,尤其是有關他夫婦倆或教養兒子的事,不宜作太快的提議或批評,除非他徵詢你的建議,更不要因兒子不願回應你,而把事情放在心裡,以為兒子拒絕你的關心而不開心。見到兒子時,亦可以愉悅的心態,簡潔地與他分享你的近況或開心的事去打開話匣;除了建立健康的溝通,最好能認知兒子需要你怎樣的關心,相信你無私、恰當而又具創意的關心,不難讓兒子感受到母親對他真摯和無條件的愛。例如:可在適當的時機表揚他的優點及強項,欣賞及誇獎他的努力成果,讓他知道你以他為傲;對兒媳同時亦能愛屋及烏,同樣愛顧及留意他們特別的需要,即提供你能力所及和他們可接納的幫助。例如:在他們夫婦結婚紀念日,樂作孫兒臨時保姆,知道他們有急需時,成為他們的後盾及支援。
(二)滋養及拓展自己的情感世界。作母親的,容易把情感投放在子女的身上,尤其是單親媽媽,每每會為失卻父愛的子女感到內疚,有時會作出過分的補償,以子女的快樂及幸福作為自己開心或幸福的指標;久而久之,容易忽略個人的情感發展,又或讓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子女身上,情感過份依附著子女,到子女長大獨立成家,潛意識中可能產生懼怕,生怕子女一旦離開了自己的關顧圈,自己便失卻在子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情感在糾纏與放手中掙扎。你不妨檢視一下,自己與兒子的情感關係有否以上的情況。除了兒子一家外,有否發展自己與其他方面的情感生活,如發展朋友圈、建立社區生活、發展自己的愛好或新的健康嗜好、增添生活情趣、尋求心靈或信仰上的富足等等。
(三)肯定自我價值、開闊心靈、擴張境界。就如春夏秋冬四季,每季都有其獨特性及風采,人卻必須作合時而適切的調校,方能享受及欣賞到期間不同的風景及帶來的果實。不同人生階段亦然,各有各的精彩,也不能避免必然的挑戰,在乎我們能否於關鍵的時刻,於身份與角色(我是誰)、情感與心靈(我所需)、人際與人生(我所作)等重要生命的轉折上,作適時而恰當的轉彎及定位。自我價值的質疑、情感的包袱往往是人苦痛的溫床。丈夫去世後,你能獨力母兼父職地把兒子養育成人,是何等偉大、可貴的成就。應該是你放下包袱,多轉投時間於自己去重尋兒時的夢想,尋找心中的火種,豐富的心靈,擴張自己的境界;真正界定人的年輕與否,從來都不是年齡而是心境。鼓勵你多閱讀有關的讀物,以及參加有關的課程(可瀏覽泉源網站或留意社區及教會等提供的活動)有需要不妨找輔導,助你更有效地自我認識及成長,能去舊立新、心意更新、重整關係,能與兒孫三代共享天倫,又能各自精彩。
古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