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青與廢青
一直覺得香港的「十大傑出青年」選舉沒甚麼代表性,也看不見對香港青年人有甚麼啟發和激勵。今年的一位女傑青,她的生活態度與人生目標,與俗稱的「港女」無異,個人成就只繫於金錢,更遑論對社會有何願景,因而引起城中對傑出人生的討論。
慶幸還有很多人,對人生、對處世仍擁抱著一些普世價值,不以收入和財富作為衡量「傑出」的尺度。社會很多量度年輕人的準則,其實正正錯判了很多年輕人的潛質和成就。當一個年輕人不妥協於令人窒息的教育制度,稍為逾越既定的框架,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天空,就很易被列為「廢青」。當「廢青」的定義是,沒有達到那程度的學歷、沒有那種「高尚」的職業、沒有那程度的收入......這個社會就是在摧毀著無數有為青年的靈魂!
我們都是可憐蟲,被世俗的眼光標籤了成功還是失敗,被世俗扭曲了的價值,消磨了生命無限的可能性,扼殺了許多夢想。傑出的人生,應該是超越學術成就和社會地位的。一個有成就的人,如果沒有良心、沒有同理心,自私自利,對社會無承擔、無貢獻,就登不上出類拔萃之列。
我情願社會有腳踏實地、緊守自己理念的「廢青」,也不願有很多不守原則、運用權術的「傑青」。有些當年的「香港傑青」現正禍港殃民,豈不比「廢青」更廢?
青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