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產業迎來春天了嗎?
石油減產決議未必能支持油價
在去年的11月30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簡稱OPEC)決定,從2017年1月開始將每日的石油產量減少120萬桶,以支持一直處於較低位的油價;而在石油輸出國組織中最大的石油生產國沙特阿拉伯更表明,會將其日均產量減少50萬桶。受此消息影響,國際油價在當日急升10%至50美元每桶,而美國原油期貨價格也上升了8.5%;然而,這是否意味著石油產業,將會在寒冬中迎來 「反季節的回暖」,還是這只是曇花一現,這次減產實質是杯水車薪?
首先,這個石油減產決議,最終未必一定能有效地減少石油供給去支持油價。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和其他石油生產國,一直激烈地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不過,在石油輸出國組織宣佈減產之後不久,俄羅斯和另外十個非組織成員國罕有地同意,將每日油的產量減少55.8萬桶。這似乎是給市場注射了一支「強心針」。早在2001年,俄羅斯、挪威和墨西哥也曾同意,每日減產50萬桶石油,但在第二年中,俄羅斯的石油產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而挪威最終也放棄了這個減產決議。對於石油輸出國組織,這個決議也沒有特定的法例和措施,去約束成員國最終的決定。因此,這些石油生產國是否會堅持它們減產的約定,還是個未知之數。另外,某些國家如巴西、加拿大和哈薩克斯坦,甚至預期在2017年日均增產50萬桶。同時,石油的替代品頁岩油的產量,也可能會因原油價格的增加,以及提煉技術的發展而增加。所以,即使減產的決議能夠有效地實行,石油的總供給量也不一定會有顯著的減少,而油價也可能會繼續保持低位。
眾多因素阻礙油價的持續上升
其次,全球對石油的需求,有可能在未來十幾年裡達到頂峰,然後開始逐步下滑。近十幾年,各國對於全球變暖和環境污染問題的關注度有所提高,例如美國和日本等國家,不斷大量地投入人力物力,去研發新的能源技術及改進現有的技術,以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效率。很多國家,包括中國,在對太陽能、風能和水能的使用,也越來越普及。美國和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也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和現金補償政策,鼓勵居民和企業使用太陽能等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同時,電動車在近年變得越來越普及,而越來越多地方都設有電動車充電站。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現在能看到電動車的續航能力不斷提高,充電時間不斷減少,價格也越來越大衆化。因此,電動車在不久的未來,有可能會取代現時的汽油車。以上這些全球對能源需求的轉變,都將會在未來抑制對石油的需求, 從而削弱油價的升值能力。
最後,因為原油價格是以美元計價,所以美元匯率的走勢,也會影響油價的變化。聯儲局在去年12月14日,一如市場預期加息0.25%,美元隨即轉強,而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就由年度最高位的54.51美元,下降至每桶51.17美元。此外,聯儲局也提高了2017年加息次數和長期利率水平的預期,部分聯儲局成員估計明年最少會加息三次,表明了美國經濟在「特朗普時代」很可能會加速增長,也表明美元因而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從而對油價產生下行的壓力。
綜上所述,雖然今次石油輸出國組織和一些非組織成員減產的決議,能夠對油價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由於有衆多因素阻礙油價的持續上升,這個減產決議很難對油價的長期走勢,產生顯著的影響。
李嘉雄(渥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