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讀書高 由「萬般皆下品」到「萬般皆上品」
中國人有古老的勸學詩曰:「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聽起來非常勵志,只因道出了唯有讀書才是最高等、最明智,其他一切都是低層次的追求。不過,究竟為何而讀書,傳統的觀念,卻是因為見到「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所以才讀書――讀書的目的,只是希望一朝顯貴,仕途平步青雲,加官晉爵。
藉讀書而改變人生,在舊時科舉制度之下,確實造就了無數「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案例。時至今日,許多人仍擺脫不了這種為飛黃騰達而讀書的意識。不少華人家長,都會鼓勵、要求,甚至施壓要兒女努力讀書;選科時更費煞思量,該選哪家著名大學的哪一熱門學系,將來才能得享無憂生活、優越身份。不少年輕人,在這種思維轄制之下,也跟隨著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缺乏興趣的學科,在無奈、無味、無目標的人生中蹉跎年月。
大學之道,不在於追求贏得多少桶金以使生活優游,年輕人都應該調正人生目標,心懷崇高理想。讀書奮鬥,所為何事?本期《號角》的專題文章,從不同角度反映出讀書是為學習解決問題,用更廣闊的眼光看事情。洞悉世界,目光遠大的人,不會以「利己」為首要目標,反以「利他」為重。所謂「利他」,就是放眼世界層面,為社會的需要而作出貢獻。「用功讀書,考上大學,改變世界」――這種聚焦於社會需要的宏觀心志,正是教育的價值所在。
新一代都宜思想人生的目的、存在的意義,自己與所身處的世界又有何關係?孫中山先生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這是何等祟高的「利他」情操!社會的和諧與進步,有賴你與我與他,都樂意為他人擺上、為他人服務。從這個心態出發,才能體現出為社會作貢獻的實際。
耶穌在世時曾說過:「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馬太福音20章28節)這句話,就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白話版本。耶穌降世,是為服事人而來的。祂不是仗著神兒子的高貴身份來受人的拜禮;祂來,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世人服務――救贖萬民。祂不惜為人的罪而代死,連自己的生命也捨棄。耶穌為世人作出了終極的貢獻,祂的事蹟,就是「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利他」的最佳說明。
在教育的梯階拾級而上,我們究竟是希望下一代,單單為滿足「利己」的幸福而進大學之門,還是鼓勵他們舒放胸懷,著眼「利他」,敢於以服務為目的,不受人的服事而去服事人呢?「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有一定程度的認受性,專上教育對年輕人的人生路影響也至為深遠;假如每個人在大學選科時,能在「利己」的考慮中加上「利他」的因素,以期最終能為社會獻上一己之力,那麼,不管選的是哪門科系,我們都可以說,所有學科都是「萬般皆上品」的了。
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