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通脹壓力下的利率正常化
美國聯儲局在今年上半年加息兩次,加拿大中央銀行在七月加息一次,而歐洲央行則按兵不動,但三個地區的通脹仍然溫和,餘下的幾個月,三地的央行又會否再加息?
美國加息的步伐緩慢
美國於2015年12月開始加息,正式宣告超低利率政策的完結,開始踏上利率正常化的軌道,但加息步伐緩慢。在2016年只在12月加息25點子,而在2017年加息速度稍為增加,在今年3月和6月,先後加息兩次,使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1%至1.25%水平。雖然加息4次,但並沒有拖慢經濟增長,而勞工市場繼續強勁,失業率已下降至4.3%,可算是全民就業;按道理應該推動工資上升,帶動物價上漲,造成通脹上調壓力。可是,消費物價指數在7月份只輕微上升至1.7%,低過預測的按年增長1.8%,仍低於聯儲局目標的2%,令經濟學家大惑不解。聯儲局在 7月份議息會議中按兵不動,在年底前還有3次加息機會,不少經濟預測是通脹仍然低於聯儲局目標,縱使失業率持續下降,聯儲局亦無須急於加息。因此,大部分預測是,今年最多只會加息一次,機會是一半一半,但幾乎肯定是不會在9月加息。市場大致預期聯儲局將會在9月份開始減債,將聯儲局的資產逐步減少,降低對市場的金融刺激,避免經濟過熱。
歐元區加息機會不大
歐洲央行在7月的議息會議上,決定維持利率不變在0%,亦表示不會縮減買債規模,直到今年底。歐元區勞工市場亦持續好轉,龍頭大哥德國的失業率已下降至3.8%,而歐元區內有12%的企業亦指出,勞工短缺是限制生產的因素,較金融海嘯前的好景時還要多。奇怪的同樣是沒有工資上漲的壓力,而通脹仍維持在1.3%的低水平,表示以通脹為貨幣政策目標的歐洲央行,在餘下的3次議息會議都沒有加息的壓力。
加國央行會轉為觀望
加拿大央行在2015年7月出人意料地減息25點子,主要是因為憂慮油價下跌會拖垮經濟。雖然至今油價仍然低迷,但因低油價而作的經濟和商業調整大致完成,而經濟增長亦漸漸轉強,並會持續至2018年。因此,在今年7月,加拿大央行決定加息25點子,但通脹率仍未達央行的目標,加上與美國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議剛開始,部分地區如多倫多的房地產市場已經作出調整,相信央行並不急於將利率上調。但是,央行仍會憂慮加息對通脹的影響不是立時的,為預防通脹捲土重來,正等待適當的時機將利率逐漸正常化。
無通脹的經濟新局面
超低利率和量化寬鬆等貨幣政策的目的,是要刺激消費和增加就業,令通脹率上升至央行的目標水平。可是,今天不少經濟發達國家的通脹率仍然偏低,特別是美國和歐元區,令經濟學家感到迷惑。其中一個解釋是科技的急速發展,令新的產品愈來愈便宜,縱使這些產品比舊的產品更先進,以及有更多的功能。舉例說,今天新的汽車比數年前的同欵汽車更先進,但價格可能沒有多大的增加,甚至可能更便宜;其他電子產品的價格下降的情況可能更大,不少最新的電子消費品如手機和平板電腦,往往在不足一年內,由於競爭對手推出比它更新更先進的產品,價格必須下調以保持競爭力。全球化,互聯網和電子商貿的普及,都可以令價格在短時間內下降,而生產商為控制成本,也四處尋找更低生產成本的地方去生產。這些因素都會令通脹長期偏低,因此必須繼續在現今的科技新經濟中,加深對量度通脹的認識,確保沒有偏差。
馮肇昌(渥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