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現況對加國的提醒
伊斯蘭化社會問題
隨著阿拉伯國家於1970年代中,藉著「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控制全球石油價格,使不少中東的伊斯蘭教國家在隨後的二、三十年成為「暴發戶」,以積蓄了的巨大金融財富,建立對西方世界的影響力,同時也影響著居住在歐洲的穆斯林,以致現今歐洲需要面對,如何處理社會「伊斯蘭化」(Islamization)這個棘手問題。處於歐洲的英國,對這個難題當然也不能倖免,過往三十多年,它吸納了超過500萬的穆斯林移民。當中,巴基斯坦移民佔了一個重要地位,但從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卡塔爾、伊拉克、敘利亞和伊朗來的也不少。由於經濟資源和選民票數的考量,英國政府官員、專上學術界和傳媒群體都要作某程度的「調整」,其後果顯著地改變了當地的執法和社會文化,而且更逐步影響到中小學校的教育制度。
官員思維邏輯矛盾
以下是過往一年內,在英國發生的事情:一名原籍索馬里的19歲男子 Zakaria Bulhan,由於2016年8月在倫敦遊客區,刻意駕車撞擊路人,引致一死五傷;經過半年多的審訊,他不承認謀殺,結果法官判決為誤殺(manslaughter),因精神科醫生認為他患有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犯案時神智不清,並非有預謀去殺人,法官判犯人終身囚禁在精神病院。然而,該名罪犯在犯案時,曾多次高呼「安拉、安拉」(安拉乃穆斯林對《古蘭經》中宇宙主宰的稱呼),而且警察在其褲袋內,搜到一本名為《穆斯林堡壘》的書。由此判決可見,此案的法官認為,罪犯並非出於「宗教狂熱」去殺人,只不過是由於精神病發作而已。不少人會這樣問:法官是否由於現今「國情」而有這樣的判決?事實上,過去兩年發生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恐怖活動,兩國的法官也有類似的裁定,認為罪犯並非出於「宗教狂熱」而作出恐怖行動。過去兩年,英國政府官員包括警察發言人,都統一口徑地說:發生在英國的恐怖活動,均與伊斯蘭教沒有關係,犯案者即使與「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有聯絡的,也不是伊斯蘭信徒(穆斯林)。不過,令事態混淆不清的是,有些官員的思維邏輯是自相矛盾的,因為他們當中一些人(包括倫敦警方發言人),也同時敦促穆斯林民間和學術團體,需要加倍努力去抗衡「伊斯蘭國」對年輕人的「思想毒害」!
加國出現雙重標準
去年10月,一位監督禁止在其教會內(St.Peter's Church, Oadby, Leicestershire)唱一首傳統詩歌《基督精兵》(Onward Christian Soldiers),因為恐怕冒犯許多教外人士,引致全英國基督徒議論紛紛。因此,有些人向國會質詢:基督徒向他人宣教,會否算是一種仇恨罪行?上議院一名議員 Lord Pearson of Rannoch 透露,他曾向國會提問:基督徒向他人傳教會否被起訴,政府竟沒有一人站出來回應。Lord Pearson 說,這樣的情況實在令他擔憂,他更看到在現今社會上(包括傳媒和學術界),對仇恨言論存在著雙重標準,任何批評基督教、《聖經》教導是荒謬的、耶穌基督的事跡為不真實的那些人,不會被他人指控為製造仇恨;但是,你若批評伊斯蘭教、穆哈穆德或穆斯林,馬上會惹來無數的指控,指你的言論為煽動仇恨!他說的「雙重標準」,其實也開始在加拿大出現,因為國會於2017年初通過了一項M-103動議,是針對「伊斯蘭恐懼症」的制裁。雖然沒有法律的效力,但甚有可能助長下一步發展成為法律議案。若能成事,加國就會步英國後塵,社會上產生一種寒蟬效應,人們不敢再對伊斯蘭或穆斯林作任何批評 。盼望基督徒不要顧忌在公開場合評論世事,重要的是,相信神藉《聖經》所賜予的智慧,以致聽者明白為何人需要關注世事中的兇險,正如箴言15章26節的提醒:「惡謀為耶和華所憎惡,良言乃為純淨。」
盧維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