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無國界網購
許多人以為網購是屬於年輕人的玩意,但根據加拿大郵局2016年的報告"Growing E-commerce in Canada",「嬰兒潮一代」是整個加拿大網購人口中最多的一群,佔了35%,比「千禧世代」(30%)還要高,而70歲以上的人也佔了5%,熟齡族的力量不可小看。
長者網購自得其樂
93歲的吳先生就是這5%的其中一員,他經常上網吸收新知識,也在網上為自己購物,生活非常充實。他稱這幾年來,自己在網上買的多是個人及日常用品,如衣服、帽子、DVD及書等。「上網購物很是方便,選擇很多,以前買東西只能去一兩間看,現在上網就可以看盡全世界,貨比三家。」吳先生說,網購可以不用麻煩家人,帶他四處去購買。
吳先生主要是到Amazon購買。他認為「選擇多、服務好、價錢實際、退貨又方便」最為重要。如果到其他網站去買東西,他會使用Paypal來付錢,以免個人信用卡資料外洩。吳先生估計,自己一年的網上消費不到一萬元,他表示:「有時一個月買幾百元,偶而一千元,視乎需要而定。」
吳先生對Amazon的使用方法非常熟悉,也加入了"Prime"作會員。「Amazon自己出貨的東西,會員可以免費送貨,不用為了符合免費送貨的最低消費額,而買來一些不需要的東西;現在想買多少就多少,不會浪費。」
對退貨手續亦瞭如指掌的他,很清楚自己的權利,一些小東西買回來不合用,他怕麻煩不想退回去,就轉贈親戚朋友,皆大歡喜。
吳先生自覺網購經驗很愉快,有需要就去買,不用怎樣預先計劃,貨品品質也有保證。「我付出多少錢,就得回多少東西,不會失望,亦沒有被騙。」
越境網購選擇繁多
根據加拿大郵局2016年的調查,超過一半的網購消費者曾經在外國網站購物,其中80%是在美國,40%在亞太區,前者是為了有更多的選擇,後者則是為了更低的價格。來自中國的移民小松,不時在美國網站購物,為的就是有更多的選擇,而價錢也比加拿大便宜。
小松形容自己在中國時是一個重度網購者,在北京生活八成用品都從網上買來,每年消費由一萬至兩萬元人民幣不等,包括衣服、電子用品、玩具、以至大米、糧油,只有新鮮蔬果、肉類及大型電器才到實體店去買。他在2002年已開始網購,認為這樣更省事,不用走很多地方去比較價錢,而近年來中國網購發展迅速,競爭激烈,服務越來越好,消費者從中得到不少優惠。然而,2011年移民多倫多後,他稱自己網購生活用品的比例降到10%以下,原因是加拿大網購的渠道和品種都少,而他也沒有繼續在中國的網站買東西了。他的考慮是「怎樣運回來,是個很大的問題。」為了有更多消費選擇,他參加了一個美國代收郵包的計劃,委託一間美國公司為他代收網購貨品,每件貨品收取5.95美元,任何時候到取都可以。兩年前,小松就曾經在美國買了汽車防撞桿(Bumper),加拿大的維修費是連工包料600加元,但在美國買非原廠出品的才210美元,那時加元的滙價還挺高,取貨回來後車房幫忙裝上防撞桿,收費不過25加元,差不多省下了一半的錢。「同樣是Amazon,美國站的東西比加拿大要多,價錢也便宜。」這是小松的體會。
可是,越境網購始終也逃不過加拿大的稅網,代收郵包的公司在尼亞加拉瀑布區,即日來回沒有免稅額,逗留超過24小時,每人有200元免稅額,超過48小時有800元。那次小松一家在美玩了幾天,然後就帶著那一年在美國網購的東西回來。
小松感嘆加拿大網購不發達的癥結,就是人口太少:「送貨車出動一次,美國和中國可能有100件貨品付運,加拿大就只有10件8件,物流成本太貴了!」
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