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以外的商機
第一、業界認為由於沒有實體店面,虛擬銀行結果要在營銷上花上更大的成本-高利率、開戶回贈去爭取顧客,而缺乏面對面的交流,顧客的忠誠度不高,容易流失。
第二、虛擬銀行很難發展優質的貸款市場,因為在網上很難考察貸款人的信用狀況、還款能力,因此在高息吸客後,很難通過貸款獲得高額收益。最後,除了存貸之外,提取現金的困難、對網絡安全的擔憂,也阻礙了一部分客戶轉投虛擬銀行。
然而,有人辭官歸故里,亦有人漏夜趕科場-電商巨人亞馬遜為了吸引千禧世代,以及沒有實體銀行帳戶的顧客,正打算複製PayPal模式,與摩根大通等多家金融機構合作,討論推出亞馬遜帳戶(checking account),此舉目的是減少支付給其他金融機構的手續費,增加營收,更能全面獲得顧客消費習慣的大數據。亞馬遜會否由此而開設虛擬銀行,銀行業界相當關注。
至於香港的虛擬銀行牌照,申請人包括中國各電商巨人騰訊、阿里、京東、小米等,他們的動機是否都跟亞馬遜一樣?亦有人推測香港金融市場自由化程度相對高,取得虛擬銀行牌照,未來可以便於提供跨境金融服務,甚至是以香港為跳板,進行海外擴張。而以往若想在香港併購一家銀行,斥資可達數百億港元,但此次虛擬銀行牌照的資本門檻只從三億港元起跳,可說是這些電商企業拓展金融業務的良機。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