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
親切的劍橋大學城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這詩句乃來自少年時讀過徐志摩的詩《再別康橋》。今天果真來到英國劍橋(舊名康橋),一所既親切又充滿文藝氣息的劍橋大學城。
劍橋大學設有31個學院,當中包括著名的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是由英國國王亨利六世設立創建而得名。世界學府沿著康河兩岸建築,河堤兩旁的婆娑柳樹,令遊子不禁引發思鄉的情懷,難怪徐志摩說:「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康河又稱劍河,傳說在羅馬時期,因為劍橋有一條美麗的河,形成這城的迷人風光;當年羅馬軍橫掃整個歐洲大陸,來到了這裡,並且定居下來,由於羅馬軍人經常在這裡洗刷他們的劍,所以被稱為「劍河」。
牛頓故鄉的蘋果樹
我走到著名的三一學院,朋友告知那裡有一棵蘋果樹,據說是從牛頓的故鄉移植過來的;當年這位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曾因為看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而發現了地心吸力。這棵樹成了很多遊客拍照的焦點,甚至有人拿著蘋果當道具留影,我立時也借來一個蘋果拍照留念,總算不枉此行。 來到劍橋,才知道這裡出了不少偉人,除牛頓外,還包括達爾文、霍金......以及89位諾貝爾得獎者。這裡流傳一句話:「假如劍橋大學有史以來僅僅培養出牛頓這一個學生,那也是值得的,因為如果沒有牛頓,人們所熟識的20世紀就不會出現。」
揮衣袖不帶走雲彩
據說1209年,牛津大學有兩名哲學家,被指控謀殺了一名妓女而被判死刑,牛津大學的老師強烈不滿,為了表示抗議,他們停止授課,並且紛紛離去,其中部分學者為逃避暴亂,便從牛津小鎮來到劍橋避難,劍橋大學因而在同年誕生。有人說:「牛津被稱作『大學中有城市』,劍橋則是『城市中有大學』。」行走在劍橋的古城,穿越夢幻的街道,身處顯赫的大學校園,沉醉於典雅的中世紀建築群,令人目不暇給、與世無爭。聖瑪莉大教堂座落在市中心,是劍橋的地標,走上123級階梯,可欣賞360度全城風光,美不勝收。
不論劍橋如何的美,旅程總會結束,遊客總要回家,正如徐志摩在《再別康橋》寫下的名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蔡黃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