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短見的孩子
我真的不知該如何啟齒,總不能直問:「你女兒是不是自殺?」
朋友的女兒罹患憂鬱症有一段時間,不久前將所有累積的藥物一次吞下,要不是及時發現送院,後果不堪設想。
朋友間為免不小心落入相互比較,一般都盡量不提孩子的事。孩子無法適應學習,成績不佳已讓家長為之耗神,何況罹患憂鬱症,更是絕口不提。
朋友夫婦在孩子讀中學時,就發現她有消沉和從社交圈退縮的現象,也接受了憂鬱症診斷,並且配合醫師治療。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有自殺念頭的亞裔尋求幫助,以及自己認為需要治療的比率較少,這意味有很多華人家長不知道孩子的受壓能力,或沒有重視孩子的心靈健康。
「上次換藥之後有沒有改善?」每次見到朋友,我都會關心詢問。憂鬱症採用藥物控制,可是藥物常有副作用,使患者不願持續服用,且大部分憂鬱症患者想了結自己的生命。
在自殺之前通常會有一些徵兆,例如說「我實在活不下去了」這類話,情緒低落或是性格變得孤僻,做出不合情理的行為。當發現孩子言行舉止顯著變化、濫用毒品或酗酒,身體無端受傷等情況時,家人都要認真以待。身為家長不僅要重視孩子心靈健康,與孩子保持良好溝通,以寬恕和接納陪伴,同樣是不可忌諱求醫,一定要尋求專業的輔導,幫助孩子走出幽谷,不要推延。
朋友直接說:「謝謝關心,幾天前在他的大學附近舉行了惜別禮拜,很多同學和朋友參加,後事都已經處理好了。」
我回答:「對不起,我們今天才聽到……」
朋友嘆一聲:「他申請讀碩士不太順利,覺得失望,但沒想到竟然對生命絕望。我們以為他能接受事實,並且準備改專業,也談到其他的選擇……現在才知道這事給他這麼大的打擊,付出的努力沒有收到預期的結果。我們以為提醒他努力,只是平常的囑咐而已,卻給了他過分的壓力!」
朋友感嘆說:「兒子的朋友說事發前,看到兒子在社交媒體發佈無奈的幾句話,還以為是情緒抒發,沒想太多。他們很難過,沒有及時……而我們卻完全不知道。」
我靜靜聽完他的傾訴,結結巴巴地說:「謝謝你告訴我這些,我會為你們禱告。」
家長絕不能小看別人在社交媒體上對孩子的評語,尤其批評或諷刺,包括網絡欺凌對孩子的影響。很可惜,年輕人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感受,對爸媽卻是三緘其口:「我沒問題!少管我的事。」這使得父母的關心與引導更難介入。
不要忘記經常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啟發對自己的期望;有期望,就會有努力的動力;但千萬小心,不要期望他們對我們的建議照單全收,孩子需要明白自己的重要性,我們也要幫他們確實知道,他們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
我們要把握機會,向孩子表明對他們的愛是無條件的,而不是一味要求他們要達到,或完成甚麼目標才算是報答我們。以神的話鼓勵與安慰他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常常提醒孩子,將一切交託給神。
上帝比我們更愛我們的孩子,甚願我們都能警覺孩子的心靈需要,幫助他們,使他們憂傷的靈,再次得著喜樂。
李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