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來順受
近期關於疫情的創作詞彙中,「疫來順受」最令我有感而發,它必須用廣東話讀出來才可以心領神會,因為粵語的「疫」與「逆」同音。一場疫症,經濟陷入逆境,人們的內心也不好受。當大家擔心爆發第二及第三波疫情之際,或許察覺不到因潛在壓抑而可能釀成的情緒爆發。最佳例子莫過於當局還未宣佈正式解封,很多人在陽光燦爛的晴天已按捺不住,漠視染疾風險而擁到公園和沙灘聚攏扎堆。
當然,失去工作、擔心前途、禁足在家、害怕染疾也形成困擾,導致家人不和甚至發生家暴。可是,我們今天所遇到的逆境,難道比戰爭殺戮還慘烈?記得幼時常聽長輩憶述他們的逃難經歷:糧食匱乏,賊匪橫行、外敵入侵、惡疾滋生,餓殍載道!反觀我們今天困在家卻「長膘」了。
遇到「疫來」真的可以「順受」?這點可從《聖經》中得到啟迪。舊約《利未記》中記載,以色列人守安息年和禧年,六年耕作後第七年的安息年讓土地守聖休息。大家的目光是憂慮第七年怎辦,其實重點是第六年有三年豐收的應許,第八年吃存糧並努力耕作,第九年有收穫時仍可以吃陳糧。
假如你明年有今年三倍的收入,後年因某些緣故要休息,大後年才工作,卻沒有收入,要靠積蓄過活,到大大後年才開始有收入,而積蓄還沒用完,你願意嗎?盼大家能學習挪亞一家八口,在「順受」中如何信靠神。
梁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