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會人
《奇異恩典 》獻給尊敬的麥希真牧師——恩樂合唱團
麥希真牧師影響我一家——林祺詠
亦師亦友 親如父親——朱紫明 鄧麗麗
與麥牧師交往的美好回憶——周浩輝
牧師角色 多面睇——黃梁淑媛
麥牧真「灑家」——周聲焯
懷念風趣的麥牧師——何樹錦 楊小瑩
毋忘麥牧師的關愛——楊鄞雲玉
模仿麥牧師——劉家斌
享受麥牧師的關愛——李康全
(排名不分先後)
麥牧師,我們永遠都懷念你! 《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獻給尊敬的麥希真牧師——恩樂合唱團
林祺詠與外婆及兩個孩子
麥牧師唱詩 召我回來
雖然我生於一個基督教家庭,自小已認識天地的造物主,但對基督信仰卻是似懂非懂;直到13歲那年,我參加了三校夏令會(培正、培道、顯理) ,由麥希真牧師傳講福音,之後他還唱了一首詩歌《主的妙愛》:「親愛的主!你今召我回來,面臨你愛,使我深覺慚愧,像我這樣,你竟還肯愛我,阿主你愛,真是令人難猜!」當時,我像是聽到慈愛恩主呼喚我回家的聲音,深受感動,也蒙聖靈光照,自覺有罪,包括怒恨、妒忌、欺負妹妹…於是我決志相信,認罪悔改,得著耶穌的救恩,成為祂的兒女,自此有了信仰的根基。 在我入讀浸會的時候,麥牧師是我們的院牧。由於我母親在培道中學教書多年,亦認識麥牧師;記得母親曾說過,從未聞得有人說牧師半句壞話,可見他一生受人敬重,非浪得虛名。
麥牧師佈道 婆婆決志
林祺詠與丈夫 (左一、二)於2009年探望
麥牧師和師母.後排為朱紫明夫婦
當年,我們在黃暢豪牧師主領的頌恩堂聚會。有一次麥牧師前來探望他,黃牧師便請麥牧師主講佈道會,我們覺得機不可失,特意邀請八十多歲從香港來探親的外婆赴會。沒想到,那天晚上居然罕有地下起雪來,初時母親也有點猶豫,不知該否帶婆婆外去;最後我和丈夫把外婆帶到會中來,而小信的我竟然故意留在地庫做別的事,後來有位老弟兄十分開心地走下來報喜,說我外婆舉手決志信耶穌。事後得知,麥牧師當日的信息十分簡單 ——相信耶穌,就有福氣。感謝神,透過麥牧師強而有力的話語,叫硬心的外婆願意接受這寶貴的救恩。後來我們見證到,外婆並非因為自己年紀老邁,自知離世日子不遠才信耶穌,而是她覺得耶穌值得相信,清楚得救信得認真;回港後,她還帶領她的姐姐信了耶穌,一起去聚會,並在聖三一堂受洗歸主。
林祺詠(左一)在三校夏令會與師長同學合照
老父與牧師 同返天家
對麥牧師和麥師母兩位長輩,我敬愛非常。懷女兒時,我特意選了麥師母(麥陳永萱)的「萱」字,為女兒改了「庭萱」這個名字,希望沾上師母一點氣質。 更巧的是,我的老父親與麥牧師同一天息勞歸主,也是在睡夢中被主接回天家,兩位都是有福之人啊!
朱紫明、鄧麗麗
護理院
麥牧師,我們很想念您:69年在浸大讀書時到您家裝電線;70-80年代常到星加坡探望您;90年代多倫多常常相聚共膳,得蒙指引;2000年代在神學院直接受教,講道之精髓在血肉,深感受益。
您回港後,我們每年短宣經香港時,都很珍惜與您共聚的機會。謝謝您給我們的教導和鼓勵。感謝您!您愛我們親如父親,給我們留下佳美的腳蹤!
感謝神,讓您成為我們的導師,我們也有幸成為您的朋友、學生、屬靈的子女。朱紫明、鄧麗麗 (72傳理糸)
周浩輝 (傳理系 84)
與麥牧師在溫哥華「偶遇」留影
美善提點 鼓勵教化
麥牧師在睡夢中息去勞苦,被神接回家了!不捨,卻是感恩!
麥牧師安息主懷的消息,其實我在多倫多傍晚(香港早上)就已經知道,但當天特別忙碌,一直繼續埋首工作,及至深夜還在講公事電話和短訊來往;靜下來的時候,才有機會看好友們在臉書上都以這消息「洗版」,沉澱下來,無限傷感才湧出來...
記起多年來不少與麥牧師交往的美好回憶,多少次去聖保羅長者大廈接他,多少次在多倫多教牧同工團契月會碰面,多少次校友 potluck聚餐,多少次事工上接觸…..這都是美麗的回憶,美善的提點教化,高超的幽默笑話,對這後輩的鼓勵。
浸會校友聚餐,歡送麥牧師及師母回港定居
精句多多 笑料成籮
難忘的是,有一次他明明因為視障看不見我,但仍大聲讚我越來越英俊,師母調侃他說,「你睇到咩? 」,他說:「我聽佢把聲就知佢越來越靚仔喇! 」
難忘的是,有一次在士嘉堡吃台式上海菜,一坐下來他就嚷著要吃東坡肉,還說 :「你地後生仔驚啫,我唔使驚。」難忘的是,在他家中與一眾浸大校友potluck 聚餐後,門口衣櫃取大褸時,我笑說試過有人穿錯我的鞋子然後離開;他不慌不忙地笑對我說:「你而家咪著錯緊我件褸囉。」原來我們二人的大褸同款同色!
難忘的是,2008年溫哥華偶遇於同一教會,我應邀主日祟拜分享獻唱,而麥牧師是當日證道講員,我倆巧合地在主日崇拜合作過一次,且與同一教會的前省督林思齊博士午膳,敬陪末座,兩位前輩皆談笑風生,如沐春風,事後還留影於小店門前。
麥牧師乃浸會院牧,牧養基督徒詩班生命成長
宅心仁厚 牧者風範
難忘的麥牧趣事太多了,遺憾的有一件…每年回港公幹或探親都打算到安老院探望他。三年前那次終於約好,西餅買好,開始乘地鐵去觀塘,忽然接到電話,他臨時要去看醫生,無奈告吹,當時想唯有下次吧!怎知機會不再,自此已無法在世上見到他老人家的面。好可惜,好懷念,特別在這夜闌人靜的時候!
最忘不了的是,麥牧師一代善牧的典範,畢生為主作工,胸懷普世華人作出貢獻,成為全球華人教會卓越典範領袖;更重要的貢獻是他平易近人,風趣幽默,宅心仁厚,不必長篇說教,也能啟廸及教誨於相交情誼之中,誠為更值得稱許推崇的牧者風範,怎不叫我等後輩沒齒難忘呢?
黃梁淑媛
浸會基督徒詩班 牧師如父親
當時(約50年前)浸會大學有一個基督徒詩班,經常會出外佈道,由麥牧師帶領著我們,他負責短講和呼召。那時候,我們這些基督徒的生命只在萌芽階段,而麥牧師就像屬靈父親般,以生命影響生命,不是口號,而是榜樣,言傳身教,流露出香氣來!深信牧師和師母是神給予這班小子們最寶貴的禮物。如今當年的詩班員,大多數已晉升祖父母級,甚至分散到世界各地,當中許多亦成為教會的牧者,或在神學院,或在機構,以不同角色忠心事奉。麥牧師如今雖已離開我們,回到天父懷裡,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以身作則,事主愛人的好榜樣。他的一生,就是美好的見證,留下佳美的腳踪!
德州西南神學院 牧師當大廚
那一年,我和丈夫黃廣頤牧師來到德薩斯州西南浸信會神學院,修讀碩士學位,同期麥牧師也在那兒攻讀他的博士課程。見到麥牧師時我打趣說:「 我們和你本來是師徒關係,尊卑有別;現在竟然變成同窗,忽然升級了。」麥牧師即時展示他的「招牌」笑容,沒賞沒罰!
當時大家都住在神學院宿舍,而我和黃牧師則租了一間小屋子。一天,大夥兒買了海鮮回來,預備在我家開餐,我們對著一條活跳跳的大魚、幾隻張牙舞爪的螃蟹,雞手鴨腳,不知如何下手;但見麥牧師捏起衫袖,手起刀落,不消一會就弄出一頓美味的海鮮餐,叫我們這班饒嘴的小子們吃得開心不已。哈哈,大家一定沒想到,當晚的大廚竟然是在台上展現大牧風範的麥希真牧師。 麥牧師在德州唸書的時候,麥師母沒有隨行。於是,趁著暑假師母就前去探望牧師;由於那段時間我們回香港,可以騰出小屋來給這對「牛郎織女」相會。後來師母說,非常享受那些日子,有第二次蜜月的甜蜜感覺。真好!
植堂麥城浸信會 牧師是教師
記得黃牧師開始麥城浸信會植堂時,我曾問麥牧師,作為師母的我應以甚麼心態在教會事奉?他告訴我:作個好母親。母親除愛子女外,也有管教的時候;母親渴望兒女優勝過自己,母親不會嫉妒兒女,也不會與兒女競爭,只會用各種的方法幫助兒女成長。我知道不可能是個完美的母親,但麥牧師的教誨,我會牢牢緊記,至今不敢忘。
周聲焯
2018年在港探望麥牧師師母
屬靈之父 師生恩情
麥牧師,多謝您,自您和師母離開多倫多回港頤養那年開始,每逢回港我要預約到訪,您不論多麽忙碌,總願意給我一、兩小時聚舊,帶您出外吃點心愛的東西,最寶貴的是,讓我能重溫神透過您在基督徒詩班 (CC Christian Choir) 和基督徒團契(CSU Christian Student Union) 帶給我的恩情。
特別一記是,2016年10月您選擇觀塘地鐵站樓上「灑家」樓聚首,對我有著深刻的意義。當您解釋店名的時候,我即時聯想到,它完全襯托出您在我屬靈生命上薰陶的果效;今再查閲詞海「灑家」一詞的來源,更體現其生動的描繪。
您謹守真理、終身獻主、熱心傳道、深入淺出的教導,十分「灑家」;您多方面的才藝,用於佈道及基教工程,十分「灑家」;您風趣幽默、言談舉止、良善好心的性格,用於維繫「俺」「咱們」校園師生歷久常新的親切往來,十分「灑家」。
2018年周聲焯夫婦和麥牧師師母
創意無限 親如家人
我以個人的見證,藉此追憶一生敬愛的麥牧,願榮耀歸於天父。
1971年夏天,在浸會學院的迎新會上,您以院牧身分來作分享,主題是「全程主領」,您以獨唱《我知誰掌管明天》來結束講話。聽您唱這首青年聖歌,咬字精準、表情真誠、入心入肺,一聽就已奠定這是我以後在聖樂事奉,追求嚮往的基要態度和技巧。笑容可掬、說話精簡、風趣幽默的您,正是我這個社會系學生將來要學效的模樣。今天我雖然只承傳了您百分之一的恩賜,但已一生受用不盡。
後來,我加入了CC,也以CSU為家,常在院牧室門外喧嘩流連,甚至「登堂入室」,竄進您的辦公室,皆因您平易近人,永遠有增無減的笑容,給予我們一班在學習事奉的年輕人整全的輔導,難怪後來在您的學生之中,有幾十位都接了您的棒,委身成教牧傳道,培養更多基督工人。麥牧,我很喜歡聽您叫我(你有份起的綽號「周身Chok」),當時還未成潮語的Chok字,竟可以如此淋漓盡致地套用在您這位創意無限、親如家人的牧者身上。
Chok道有力 家父得救
2018年溫啟良夫婦、陳長瑞、周聲焯和麥牧師師母
在您和師母悉心的教導下,成千上萬的信徒得以挽回和造就;而我只集中於在浸會和您最親近的那兩年,以「灑家」來記念您在我屬靈生命中重要的地位。
下次回港,一定會邀請麥師母到「灑家」,邊吃邊懷緬主忠心僕人,我最敬愛的麥牧師。
何樹錦 楊小瑩
珍惜相聚
麥牧師在1969至1973年出任香港浸會學院院牧,他是我們那年代的院牧。在《無盡感恩 •麥希真牧師 • 事奉65週年》中 ,麥牧師提到他出任院牧期間,十分輕鬆,甚至說:「這是我和永萱一生最輕鬆的四年。」 我們能夠在那段期間和他共處三年,實在有福。一群年輕人不但在基督徒學生團契室流連,還經常闖入麥牧師的辦公室,如入無人之地,毫無懼色,皆因牧師仁慈寬度,對我們疼惜有加。 麥牧師幽默風趣,視我們親如子女,我們從他那兒得到不少鼓勵及勸勉。1992年麥牧師移居多倫多,我們便有更多機會見面,一班定居大多市的前團契和詩班學生,不時相約兩位老人家一起愛筵聚會,每一次的相聚都很珍惜。
2016年往安老院探望麥牧師
終生服事
麥牧師十分風趣,五十年不變,常常引得大家開懷大笑。在麥牧師八十歲生日那年,大家特別為他安排「麥牧80後慶典」聚會,還做了別緻的紀念品。很喜歡聽麥牧講道,精簡扼要,重點清晰,深入淺出,每次都有很深的體會。返港時,我們也有去探望麥牧師和師母,看見他們在老人院生活得十分開心,並在當中舉行崇拜,引人歸主,牧師終生服事,榮神益人。
很懷念風趣的麥牧師,主懷安息,天家再見。
楊鄞雲玉
從不嚴厲 總笑咪咪
麥牧師在浸會學院當院牧的那四年,正是我在浸會就讀的年份 (1969年至1973年) 。當時,我們視大學基督徒團契為理所當然的家,每天都很快樂地在那兒渡過,麥牧師與我們在一起時,要不就打成一片,要不就睜一眼,閉一眼,他對學生從不嚴厲,而我們也從不敢放肆,這就是他成功之處。回想起來,當日麥牧師在學院推行宗教教育, 肯定有攔阻和壓力,但永遠笑咪咪的他,不知在當中化解了多少難題。記得麥牧師還推動了師生祈禱會,在校的基督徒老師和同學可以彼此代禱,非常寶貴。 麥牧師和師母移民多倫多後,我跟兩位前輩開始熟落,交往漸多。真佩服他倆的記性,我們的名字、綽號、聲音、容貌都一一記牢,深知他們很愛這班長不大的孩子。跟他們在一起,總是他們先行付出, 不求回報,深深敬佩。相片是20 17 年回港時,往老人院探望麥牧師和師母拍下的;兩位老人家不停地數算住老人院的福氣,他們說要做快樂、感恩的老人。果然是說到做到,麥牧師、麥師母,你們是我們的榜樣。
楊偉高牧師夫婦與麥牧師、師母
牧師勸導 不再曠課
回憶麥牧師幾十年間與我們的情誼時, 一幕幕片段湧上心頭….在浸會學院就讀期間,有一次麥牧師突然約我面談。進入他辦公室後,他和顏悅色地問我:「你最近是否很忙?」接著又說:「就算忙,也不能荒廢學業。」我心頭一震,他後來告訴我是系裡面的老教授發覺我曠課;老教授是基督徒,知道我參加校內基督徒團契, 所以就請院牧來跟我談談。對這兩位老師的關愛,我實在十分感動;對麥牧師的誠意勸導, 我領會牢記了。自此以後,我再也沒有曠課了。
一生宣教 客旅寄居
有一回,我們教會邀約麥師母作少年夏令營講員,我便前去拜訪。依稀記得麥牧師的家是在土瓜灣,但印象最深的是,他們的家居佈置極其簡單,後來想到麥牧師一生四處宣教,居無定處, 他們真的做到《聖經》所說,我們在世上只是客旅、是寄居者。麥牧師在他的自傳中曾提到,他擔任浸會學院四年院牧,麥師母出任小學校長的那段日子,生活很是輕鬆;反觀自己在港任教職12年,工作忙碌到在我移民多倫多後仍然偶有噩夢,所以始終不太理解為何麥牧師會說輕鬆。後來細想, 大概是因為麥牧師態度樂觀, 從不抱怨.如使徒保羅說,在甚麼景況就作甚麼樣的人,總是靠主常常喜樂,祕訣在此。
慈愛父母 又真又愛
好幾年前,麥牧師退休準備在多倫多住下來,一班昔日「佻皮學生」聞言雀躍萬分,兩位老神僕待我們又真又愛,不下一 次自掏腰包宴請我們,為的是聚在一起,見見我們就快樂,儼如慈愛的父母,真是我們的福氣。後來麥牧師和師母返港定居後,少了這對「孖寶」的吸攝力,同學們已經很少聚在一起了! 麥牧師現在已安息主懷,只能透過之華為二老在臉書上傳遞的信息,讓我可以隨時緬懷親愛的麥牧師。
劉家斌
好多人喜歡模仿麥牧師,我曾是其中一個。一次宴會上我又拿這位長輩開玩笑,沒想在笑聲掌聲中,心裏突然明白:模仿不難,要學他的爲人行事談何容易!後來我再想,牧師不會讓我學他。他只會鼓勵我緊緊跟著主耶穌! 執筆前我剛讀到詩篇92:14. 《義人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麥牧師,天父實在恩待你。請安息!
李康全
麥牧師兩本著作,他說心願完成
大手術前 牧師安慰祝福
72年秋季入讀浸會學院時厭惡上週會,卻迷上麥希真校牧和謝志偉校長在週會上鼓舞人心的講論,讓這個「心懷二志」以學院為踏腳石,謀算明年轉到大學淘個學位的小子,安心留下過了四年精采難忘的學院生活,訂定了終身事業的軌跡。 之華是我傳理系的同班同學,因此對麥牧師更感親切。麥牧師離開浸會後,我在1999年信主後,才在城北教會再次遇上;這時候牧師和師母已經連成一體,聽他講道和參加他和師母的主日學。牧師講道生動,內容貼近經文,簡單直接,語重心長,配合人生經歷,不用旁徵博引,訊息已深入會眾心靈。 2002年我要做心臟搭橋手術,剛巧之華返加省親,牧師知悉後邀請我們夫婦倆晚飯,用膳後特意領我們細讀《詩篇》23篇每一句禱文,讓我感受到神的供應、保守、指引、醫治、安慰和祝福,在大手術前安定了忐忑不安的心情。師母還留下電話給我太太,叮囑她遇上困難隨時要找她。
死而無憾 完成出書心願
多年後某天,我在心臟科醫生診所候診時追看小說,突然被一把輕鬆幽默的聲音分了神,那人正在和醫生秘書對談;他要求確定覆診日期時,要通告他秘書查核日程才可作實。我好奇地要一睹這個有秘書助手的「大人物」之廬山面目,赫然發現竟是「大忙人」麥牧師。從未聽過牧師在公眾場合講英文,難得可以欣賞到他一口純正的北美英語,除了佩服他語言能力外,也讓我汗顏,最後牧師輕聲解釋,他指的秘書是師母。
牧師親 筆簽名贈書
彈琴領唱 麥牧師出手包辦
牧師喜歡在家接待訪客,通常會安排在早上較後時間會面,我和太太曾數次到訪,傾談完畢恰巧是午飯時間,讓你無法拒絶邀請,一起到他們住舍的餐廳用膳,麥牧師定必點雪糕作甜品。他曾對我說:「李康全,不用怕,這些是無糖雪糕!」相信他這句話,是要說給擔心我倆血糖指數的太太們聽的。還有,在這裡作客只有他才能作東,因為餐廳只收住戶的掛賬,不接受任何現金,相信大家都有過「吃免費午餐」的經驗吧。 牧師十分支持男人事工,曾作過跨教會「甦靈男人事工」周年會議的講員——麥師母在周五晚向夫婦訓勉,周六則由牧師負責教導弟兄。他曾多次為城北「男人天空」聚會作講員,有一次領詩的弟兄因事遲到,麥牧師出手,親自彈琴和領唱,後來才知道他彈琴造詣是自學成功的,還記得牧師有繪畫漫畫的天分。感謝天父賜他各種恩賜,讓自稱「老牧師」的忠僕,在不同時間、空間和工場完成他在世上的使命。
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