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襲擊•謾罵•歧視的亞裔社群
「我在早上散步時,被兩名二、三十歲的白人男子襲擊,他們不斷踢我好幾分鐘,一邊大喊說:帶著你的新冠病毒滾回中國去吧!」*
吳婷婷
*「女兒在住區的戶外空間玩耍,一群女孩上前問她:『你們中國人為甚麼要將新冠病毒傳染全世界?這真令人氣憤,全都是你們的責任。』 」
吳婷婷指這種說話的背後,其實反映了歧視者的兩種心態:「第一是不把華人當作本地人,永遠都是叫我們滾回中國去;其次就是不認為你有同等地位,就算是第四、五代的華人也始終被視為外國人。這次疫情他們覺得是被外國人連累的,由此更將罵駡人、打人視為富正義感的愛國行為。最令人心寒的是,這些行為都發生在公眾地方,歧視者一點顧忌也沒有。」
*「媽媽在繁忙時間下公車時被人一拳打在眼上,她沒有報警只是想忘記這件事。她說這是出自種族主義的行為,也不肯定當時有沒有其他人看到。這樣的事發生在她身上,我的心都碎了。」
*「爸爸在一間超級市場被一名白人趕出來,該名男人上前對爸爸大嚷叫他『滾出去』,因為他沒資格『佔地方』,爸爸很震驚打算離開;一名黑人員工鼓勵他入內購物,但爸爸因為覺得不安全所以不想留下來。」
3月28日在溫哥華舉行的「停止亞裔仇恨」遊行
她舉例說,有華裔年輕女醫生,總是被人問為甚麼英語那麼好,潛意識就不當她是加拿大人;甚至有病人問她,何時才能見一個「真正的醫生」?事實上,在舉報個案中,也有些是發生在職場同事之間的。
*「我的一位護士同事問我吃了甚麼晚餐,我回答吃了雞;對方問有沒有吃蝙蝠,然後轉頭向其他目擊事件的職員,說兒子告訴她:『新冠肺炎是因為他們吃蝙蝠所引發的。」
她說:「亞裔找工作難,結果不少人困在低收入的工作中,而且很多都是前線工作,他們沒有病假,也沒有足夠的保護衣物,結果就成為最易受感染的一群。」統計局在去年中發表的報告“Economic impact of COVID-19 among visible minority groups”顯示,不少亞裔人口都活在貧窮線下,其中華人的貧困率接近20%。
根據多倫多公共衛生局的數字,這些低收入族裔群體佔市內感染個案的76%。吳婷婷指他們在疫情中不能在家工作,一方面要面對被感染的風險,出街又有可能在公眾場所被欺凌,特別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
*「一名白人男人不讓我進入地鐵,他叫我站在那裡,又阻止我上車,我繞過他時,他罵我『他媽的賤人』,我有好幾天對坐地鐵感到恐懼。」
另一方面,吳婷婷鼓勵華人社區先由自己做起,首先要了解加拿大華人歷史,明白我們走過怎樣的一條路,也要了解甚麼是種族歧視。她解釋道:「很多父母自己經歷過這些事,應該與下一代傾談,讓他們遇到甚麼事也願意說出來,不要默默認同這些痛苦。」她繼續說:「作為華人,我們也不要歧視其他種族。當遇到攻擊行為時,在安全情況下,要出聲求救,假如你是目擊者,上前慰問幫忙是對受害者最大的安慰,一些小行動最終都可以改變社會。」團結集體力量對抗種族主義,正正也是舉報個人經歷的目的,在報告中接近四成人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去教育公眾;近三成的人認為這是集體行動。
*「社會上有些人覺得,因為這場疫情必須責難亞裔(我是加拿大出生的亞裔,但從來沒有去過中國),這是不幸的;但有這麼多人支持我,馬上起來對抗種族主義,這令我感到鼓舞。」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