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華人的歷史 加強身份認同感
譚雷美丹的外公與外婆分別27年後
再於安省Thunder Bay 重聚
2021年2月,多倫多教育局和安省小學教師聯會合作,推出針對反亞裔種族主義的教材“Addressing Anti-Asian Racism: A Resource for Educators”,為教師提供教學資源,以向學生講解亞裔被歧視的問題,內容包括華人以往在加國所遭受的不平等對待。平權會對此予以肯定,會長吳婷婷回應說:「加國華裔兒童對社區歷史的認識並不足夠,也不懂分辨種族主義中的微歧視。學校應該提供安全的空間,讓孩子去討論種族主義,不單提高警覺,同時也加強國民身份認同和公民責任感。」
還記得小時候在香港,譚雷美丹最害怕郵差上門派信,因為媽媽收信後就會走入房間,讀著從遠方加拿大父母寄來的信,眼淚就不禁流下來,她只能從字裡行間去想像自己的父親,那個她一生從未見過的父親。譚雷美丹說:「媽媽細讀信上每一隻字,好像這是她賴以生存的力量。」
譚雷美丹一家在1971年外公去世後抵達加拿大
外公回加後四處奔走,求助律師和市議員,希望能將妻女申請來加。1923年聯邦政府取消人頭稅,通過新的《1923年華人移民法案》(又稱排華法,Chinese Exclusion Act),規定華人不能進入加拿大,譚雷美丹形容這是加拿大歷史上最黑暗的時間,因為它公然地以法律歧視華裔移民。二戰期間,超過600名加籍華人參軍,大戰結束後,因為華人社區的貢獻和犧牲,政府最終在1947年廢除了排華法。
同年,首屆華人移民入籍儀式在溫哥華舉行。到1949年,所有符合條件的華裔加拿大人最終享有投票權。譚雷美丹的外婆在1953年抵達加拿大,再與闊別别了27年的丈夫重聚,但女兒卻因已成年而沒法同行。
1971年3月,母親如常地收取加拿大郵件,只是不久即傳出,譚雷美丹自稱一生人聽過最淒厲的叫聲,媽媽號啕大哭,不能自已,原來外公在3月時心臟病突發去世。今天當譚雷美丹接受本報採訪時,回憶50年前的情景時,她也不能控制情緒,大哭說:「你知道我媽媽多淒涼嗎?她三天沒有出來吃飯,一直留在房裡痛哭。」
譚雷美丹形容這是母親一生的遺憾:「媽媽今年95歲,一直都走不出這種遺憾,她不明白上天為甚麼不容讓她親眼見到自己的父親。」譚雷美丹兄弟姐妹七人,子孫在加拿大學有所成,但她指母親總是鬱鬱寡歡,纏繞著她的仍是那揮之不去的終生遺憾,而作為兒女的也不好受,譚雷美丹坦言:「媽媽不開心,做兒女的又怎會開心?」
對於從未見過的外公,譚雷美丹只知道他辛勞一生,白手興家,在安省小鎮經營餐館旅店,至今當地仍有人稱許他的善良慷慨;而作為孫女的她也心存感激:「感謝外公將我們帶來加拿大,他為我們受了這麼多痛苦,這才讓我們今天可以享有這樣的生活。今天我們華人享有平等公民權利,都是之前的先輩為我們爭取回來的。」
譚雷美丹與95歲的媽媽合照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