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運費狂升有因
疫情期間,我們被困在家,習慣了訂購更多的東西去度過抗疫的日子,消費需求由服務業轉到製造業,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預測,到今年年底,由亞洲出口到世界各地的貨量將比2019年高出近15%。出口增加,但供應鏈中的物流貨運卻不能追上需求。曼尼托巴大學(University of Manitoba)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院士、供應鏈管理學系教授吳蓋宇,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現時的物流供應鏈正處於一個失衡的狀態。
吳蓋宇教授
事實上,這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溫哥華,據加拿大廣播公司報道(CBC),一名華裔小生意人從中國來的一個貨櫃,因為港口擠迫而要等至12月初才能被處理,貨櫃現在只能留在港口,每天需要支付來自港口和船運公司的費用,數額估計會超過3萬元。
吳教授指航運仍然未走出疫情的影響,他指出:「現在的航運能力大概只有八成,不能有效地處理所有的貨物。當中的手續也繁複多了,既要驗貨又要驗人(病毒檢測)。船上也有限制,人數不能太多,效率自然降低。在這種情況下,港口來不及處理貨物,就形成貨船在港口外大排長龍的情況,這些船在排隊時仍然有開支—油錢、維修、薪金,加起來每天動輒數十萬元。假如運載的貨有時間性,延遲抵達造成損失,最終又會向保險公司索償,令成本增加,這些錢最後大都會轉嫁到貨主及消費者身上。」
吳教授指這些船運費今年和去年相比,已漲了超過10倍,在這樣昂貴的運費下,貨主自然會運送價值較高的貨。他直言:「大家都不會入口價值低的貨品,因而減少了消費者的選擇,以前是有錢就買貴東西,沒錢就買平價東西,但現在價廉物美的選擇少了,長遠來說對消費者沒有好處。」
此外,過去幾年船公司因為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因而改變營運策略,由自己擁有船隻改為向船主租船。吳教授表示,遇上這一年服務供不應求,大家都爭相租船時,價格自然越租越貴,這些成本自然也會轉嫁到貨主和消費者身上。
不過根據「美國貨主」(American Shipper)網頁的分析,海運費漲價只是消費者物價急升的其中一個原因,物流鏈中其他部分,例如貨櫃車和倉庫儲存亦有關係,而社會需求始終被認為是通脹的最大推動力。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