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宣教心 情繫烏克蘭
加拿大雖有150萬的烏克蘭移民,但對華人來說,這始終是遙遠世界的國度,路程也不輕鬆,要搭上十多個小時的飛機,一般更要在中途轉機,才能抵達烏克蘭首都基輔。三個加拿大華人在那裡無親無故,為甚麼每年要花那麼多時間在烏克蘭呢?
胡家亮牧師在烏克蘭
卡加里 胡家亮牧師
只知道有餃子名菜
胡家亮牧師在2018年10月第一次去烏克蘭,他笑說那時根本不認識烏克蘭:「我只知道烏克蘭有道名菜Varenyky(餃子)。2017年在波蘭宣教時,聽說烏克蘭敖德薩的華人教會需要人幫忙,我便決定前去了。」翌年他帶同另一位弟兄前去支援,幫忙帶領查經、教英文,那位弟兄是加拿大退役皇家騎警,家族在溫哥華開茶餐廳,他就來幫忙煮飯和教自衛術。結果胡牧師的英文班一直沒有停下來,就算是現在打仗逃難,也準時在網上上課。
胡牧師在1973年由香港到溫哥華讀中學,翌年決志信主後就決心修讀神學,1977年入讀以訓練宣教士聞名的阿省草原神學院(Prairie Bible Institute)。畢業後一直在溫哥華的教會服事,至1999年當看見大量中國移民抵達加拿大時,他心裡有感動,覺得這是一個傳福音的契機,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學習國語——收聽相聲節目,之後又轉到溫哥華和卡加里的國語教會服事。胡牧師在2002年開始在歐洲做短期宣教,至近年退休後,開始長時間留在東歐作宣教工作。
對於留學生,胡牧師坦言很有負擔,因為自己當年來加拿大也是一個留學生,而東歐亦有不少中國留學生。他相信:「假如能夠將福音傳給他們,讓他們成為耶穌的門徒,將來就算回國也不會流失,更可以將福音傳到中國去。」當年這些在烏克蘭教會信主的留學生,今天也有奉獻作了傳道人。
活出信心鼓舞信徒
2020年2月胡牧師再去烏克蘭,服事敖德薩、基輔和哈爾科夫的華人教會,卻想不到因為疫情關係,而在那裡逗留了五個月;那時胡牧師還未接種疫苗,烏克蘭的疫情也越來越嚴重,加拿大大使館呼籲國民回國,胡牧師旅行保險亦已過期,當時家人朋友都十分焦急,紛紛叫胡牧師馬上回加。胡牧師稱那時有好多聲音,不過他自有應付方法:「我讓自己先安靜下來,作任何決定應先祈禱、讀經,就好像《聖經•以賽亞書》30章15節所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這是神的命令,我們只要安靜等候神,那時我心裡很平安,完全不害怕,決定留下來,相信神會保守我。」
2020年胡牧師安然回加,2021年接種了疫苗後再度前去東歐,卻想不到遇上了烏俄戰爭,在敖德薩和大家一起逃難。他還記得在地下停車場躲避俄軍轟炸,在那裡熟睡打鼾,他的信心和平靜也鼓舞了年輕的信徒。他在訪問中說過自己是這樣看生命的:「我要活得像保羅一樣,活著為基督,死也要為基督;又或像以斯帖一樣——『死就死吧!』」
蔡家愉應當地教會邀請
培訓非洲留學生(圖片提供:蔡家愉傳道)
多倫多 蔡家愉傳道
連續去了烏國11年
蔡家愉傳道在2008年踏上烏克蘭宣教之路,一共連續去了11年,當問及為何選擇烏克蘭時,她只是說,這條路不是自己憑興趣選擇的:「神將一些人放在我的身邊邀請我參與,祂帶領我一步一步走上這條路。」
蔡傳道來自香港,移民加拿大超過40年,神讓她有機會在國語群體中事奉:「我剛到加拿大時,就參加了一間國語教會;在1989年後開始在教會幫忙國語晚堂崇拜; 1997年開始修讀神學,1999年因應需求在教會開展國語事工,後於2002年放下工作全時間事奉,這些都是神的帶領。」
不過蔡傳道肯定的是,傳福音宣教的心志早已植根心中。她還記得小時候,爸爸在香港與志同道合的弟兄姐妹抬著超八米厘放映機,到一些小教會去作影音佈道,她則負責司琴;加上她小時候閱讀過不少宣教士自傳,所以宣教的使命早已「流在血液中」。
蔡家愉(前排右六)與哈爾科夫
華人教會(圖片提供:蔡家愉傳道)
投入我的精力情感
在1995年至1997年蔡傳道參加教會短宣隊,到法國巴黎向來自東南亞的華僑宣教;後來也有機會去過其他國家作短宣和培訓。由2008年到2018年到歐洲(主要是烏克蘭)宣教,每次最少兩至三星期。至於為甚麼選上烏克蘭,她稱也不是自己特意選擇,那是因為參加天道神學院裡的戴德生華人事工中心(Hudson Taylor Centre for Chinese Ministries)的俄羅斯牧群培訓事工,於是開始籌備到烏克蘭去。她直言:「我的路是神一步一步的帶領,不是自己選擇的」。
每次她到烏克蘭宣教起碼走上兩個城市,通常是基輔和哈爾多夫,除此以外,也去過敖德薩、盧甘斯克、第聶伯和西面的利沃夫服事,包括講道、培訓、傳福音和輔導(mentor) 。和教會弟兄姊妹亦師亦友,對象除了當地華人外,也有應當地教會邀請服事其他種族,同樣地,她對做甚麼工作都不介懷:「神叫我做甚麼就做甚麼!」
蔡傳道安然接受神所託付的使命,然後投入了自己的精力和情感,十多年後的今天回頭看,烏克蘭顯然不是一個隨意選上的地方;她走過不少的批發市場探訪小生意人, 也輔導過不少家庭和年輕人;她身在多倫多但仍然和逃難中的弟兄姐妹聯繫,記掛他們身處何方。她坦承大家都希望有一天能重回烏克蘭,因為對這個地方充滿感情,她說這並不出奇:「我也是一樣。」
: 關靜嫻(左一)在哈爾科夫的市場
向越南商人傳福音(圖片提供:關靜嫻)
多倫多 關靜嫻
到全世界去傳福音
關靜嫻出生在越南西貢,大學畢業後曾在高中當中文老師,但因為忍受不了越共政權下的生活,唯有偷渡離開越南;她在馬來西亞的難民營住了三個月後,在1979年3月移民多倫多。然後因為得到多倫多華人浸信會的幫忙和探訪,加上生活的改變,她開始思考生命,參與教會,三個月後決志信主成為基督徒。
關靜嫻後來被介紹到多倫多病童醫院洗衣部工作,及後再在社區學院修讀護士課程,畢業後轉到病房工作,那時她的薪酬增加了,逃難的借債也還清了;於是由1984年開始,就用假期自費到世界各地,向當年在越南的親朋好友傳福音。她認為自己經歷過在極權國家生活,明白福音信仰的可貴:「錢不能改造生命,共產世界也需要福音。唯有向別人宣講耶穌,生命才會改變,這就是我的人生目標。」
2002年宣教組織SEND邀請關靜嫻,到俄羅斯向當地的越南人傳福音,她對此曾感到猶豫,因為旅行費用需要3,000元,而她那年的旅行預算已用光了,加上要用荒廢多年的越南語傳福音;不過在禱告後,神便一一回應了她的疑問,有教會弟兄姊妹願意資助她的旅費,於是她惡補越南語,然後在2007年踏足烏克蘭作短宣工作。
關靜嫻與基輔華人(商人)教會合照
(前排左四)與(圖片提供:關靜嫻)
烏俄戰爭是面鏡子
越戰後,大量越南人進入前蘇聯地區作廉價勞工,蘇聯解體後這些勞工留下來生活,在當地市場做零售和批發的生意。在哈爾科夫的越南人市集,最興盛時期總共有7,000人在市場做生意。關靜嫻的短宣隊每天都在市集裡地氈式探訪,向越南人傳福音,以至邀請他們參加佈道會;她還記得,有一次探訪了一個600人的街市,結果來了25人參加佈道會,當中也有人決志信主。
關靜嫻在2007年起至2019年,總共去了烏克蘭短宣13次,她從未想過有一天烏克蘭會淪為戰場,人民走難逃生猶如昔日的她。她認為烏俄戰爭是一面鏡子,活在安舒區的我們也應居安思危:「人生無常,世事多變,今天活在太平盛世,平安穩妥,人人安居樂業之際,災難、戰火突然臨到,生命財產都保不住了,我們今天更應盡早把握機會,認識生命的救主,更要將福音傳給別人。」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