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四端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二年五月
孟子在《公孫丑•上》提到仁義禮智四種善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仁是愛人、憐憫;「羞惡之心,義之端也」義是羞惡不公義;「辭讓之心,禮之端也」禮是謙讓、不自我、替人著想;「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智是有智慧,能辨別是非。這四端是在人性中,不可或缺。如果能將四端培養、擴充、衍伸,就能惠己惠人。仁義禮偏向感性,而智是理性,尤其重要,因不能明辨是非,便分不清義與不義了。
《聖經•彌迦書》6章8節提到甚麼是善:「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行公義是義;好憐憫是仁;存謙卑的心是禮;與神同行,就如《聖經•彌迦書》6章11節教導:「我若用不公道的天平和囊中詭詐的法碼,豈可算為清潔呢?」學多了,智慧日長,自然能用公道的天秤去辨對錯,不會有雙重標準,這就是智。在倫理道德層面,總覺得基督教和孔孟思想極其相似,所以勸唸中文的朋友信教比較困難,因他們覺得有孔孟思想已足夠了。
既有孔孟思想,基督教仍能在中國廣傳,肯定有能補不足的地方:孔子相信有鬼神,但敬而遠之,因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便將著力點集中在人事上。但在現實中,不見得行公義的人一定有好報,受屈者自然希望有能主持公道的終極審判者,那麼在世行公義才有價值,心靈上亦有寄託和安慰。這對終極的盼望便是基督教可貴之處。
梁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