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老病未雨綢繆
耆暉會高級營運及客戶服務總監梅羅妙玲
多倫多大學社會系在2019年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加拿大的老齡化:華裔長者對虐老的看法》(Aging in Canada: Chinese-born seniors share views on elder abuse),發現華裔長者即使移居加拿大,但許多觀念仍然是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其中對入住護理院至為抗拒,許多長者認為子女將父母送到護理院就是不孝,這就是虐待和疏於照顧;而坊間甚至有小部份長者認為,護理院「不是人住的地方」,生活「豬狗不如」。
而這種心態也不單是長者才有,有時子女也有這種感覺,梅羅妙玲表示,他們會覺得對不起父母,因為不能親自照顧他們。「但當老人家需要長時間的專業護理時,例如有不同的長期疾病,或經常跌倒,這樣獨自留在家中,真的有足夠和適合的照顧嗎?」
梅羅妙玲認為,這些相依為命的老年夫婦,一定要及早準備社區資源去支持生活,因為他們通常是由其中一個,去照顧另外一個較為體弱的人;但當照顧者出現問題時,情況就會非常複雜。梅羅妙玲見過有照顧者突然緊急入院,被照顧的配偶也要跟著入急症室,因為已無人可以照顧另一個。
曾經有一對八十多歲的夫婦,日常是由丈夫照顧因為中風要坐輪椅的太太,但丈夫後來出現失智問題,加上患病需要化療,子女則在另一個城市,兩夫婦生活出現很大的問題。結果耆暉會啟動了一連串的服務去協助他們的需要,例如安排讓兩夫婦入住耆暉會的短期護理中心,丈夫每天由耆暉會的交通服務送去做化療,太太則參加日託中心,這才過渡了那幾個星期的危機,耆暉會隨後並協助他們在省外的子女安排日後的照顧。
* 當家裡沒有足夠的支持時,例如孩子不在身邊;照顧者也是一個長者;又或自己獨居。
* 經常在家跌倒受傷。
* 需要24小時看管的失智症患者。
* 患有長期疾病,例如要洗腎、嚴重糖尿病、末期柏金遜症或老年痴呆症、中風需要插喉餵食、長期臥床需要全時間照顧等。
* 被家人虐待。
老病很多時都是漸進的,梅羅妙玲鼓勵長者在還可以照顧自己,有獨立能力時,自己主動去認識社區的支援服務;而家人在介紹這些服務時,可以告訴他們這些只是其中一個選擇,不需要馬上做決定,讓他們慢慢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服務,因為除護理院外,在身體不太差時還有許多其他支援服務,例如日託中心、送餐服務、家務助理等。
梅羅妙玲提醒大家:「這樣做勝於問題來到時才倉卒做決定,有準備做選擇就會更容易。有機會應該帶老人家去社區中心,又或到護理院參觀,因為他們對護理院的概念,可能仍然停留在三、四十年前,和真實情況完全不同。」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