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留守父母
過去幾十年中港台婦女教育程度提高,大多數的媽媽都出外工作,將孩子交給別人照顧;留在家裡看孩子,好像只有粵語片時代的白燕才會這樣做,受過教育的女性就該出外賺錢。另一方面,孩子的學業和才藝成績卻又不容有失,職場媽媽只有花更大的氣力督促孩子讀書,上補習班,花更多錢學藝,又要有各式各樣的遊學,似乎這樣做才會養出高質素的下一代,而父母是否成功則跟子女的成就掛鈎鉤。
然而,孩子真的會因為長大後賺錢多,成了專業人士,學懂彈琴而感激父母嗎?他們可會懷念上補習班的日子?今期的專題令人重新思考親子關係。當中接受訪問的媽媽,都願意放棄自己的職業,回歸家庭當全職媽媽,辛勤節儉持家;她們坦言經濟並不寬裕,花不起錢「富養」兒女,但卻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子女。其中兩位媽媽稱她們這樣做,都是因為自己的媽媽從前就是這樣留守在家,她們很喜歡放學回來見到媽媽,有甚麼問題都可以即時傾訴。原來天天在家煮飯、做家務的媽媽,對兒女的影響力如此巨大,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如斯重要。
曾在老人院遇上一個女兒每一餐都來餵飯,力保癱瘓癡呆的媽媽每頓飯吃得好。一次忍不住對她說:「你真是照顧得好細心。」這名年過半百的女兒呆了一呆,可能從來未想過有人會這樣說,她只是低聲說了一句:「我媽以前照顧我們更細心。」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