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瘡生到上頭頂?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
髮間頭頂生暗瘡
午膳期間,診所姑娘悄悄地問我 : 「頭頂會不會生暗瘡?」見她神態有點靦腆,立即猜到是一個自身問題,於是叫她不妨有話直說。「我14歲開始生暗瘡,用過無數的外敷藥膏,口服抗生素,甚至避孕藥皆無效,最後全靠6個月的口服維他命A酸,才能徹底將暗瘡消除。」見到她臉上皮膚表面果然有凹凸不平,便能想像當年她的暗瘡多麼嚴重。「二十多年來都相安無事,怎知最近那些討厭的暗瘡復發,居然生到頭頂和頭髮之間!」
「真正的暗瘡只局限於面部上半,極少會波及有頭髮的地方。」我聽後忍不住更正她。
真正暗瘡的成因
之前已提及過暗瘡的成因,需要有 (i) 特種的皮脂腺 (pilo-sebecous gland) ; (ii) 在雄激素的影響下,增加了油脂分泌(seborrhea); (iii) 皮層的過度角質化 (hyperkeratinisation),堵塞了皮脂腺的分泌;(iv)孕育了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a acnes)的增生,而頭皮上的毛囊欠缺上述的條件。所謂頭皮上的暗瘡,絕大部分是因為長駐於皮膚表面上的細菌 (anaerobic bacteria 厭氧菌) 或真菌 (pityrosporum 糠秕孢子菌) 過分繁殖,形成毛囊炎 (sycosis folliculitis) ,但可惜現今網媒和討論群組的普及,你一言我一語,任何人都可以發言,無暇理會事實的青紅皂白,於是以訛傳訛,毛囊炎和暗瘡兩者漸漸地被混淆不清,才導致暗瘡生上頭頂的說法。
細菌或真菌感染
要徹底根治毛囊炎,首先要診斷出病源是細菌抑或是真菌感染。只是臨床上,就算用上皮膚鏡(dermoscopy)去檢查病灶,往往是沒法斷定,於是皮膚科醫生便用上活氏燈 (Wood's Lamp), 利用它發放的三百六十五納米 (365nm) 的紫外光頻譜,去檢查病灶有否螢光反射:粉紅色便是細菌,而綠色便是真菌。這種診斷模式既方便又可靠,不但省卻樣本種植的累贅,以及等候報告所需的時間,也能大大減低誤診的機會。 「我頭上的是細菌,還是真菌?」 姑娘著急地問。經檢查後,如我所料是真菌。於是替她處方了抗真菌的洗頭水,叮囑她每天用一次。三個星期後,她開開心心地跟我說,頭頂的「暗瘡」醫好了。
正想再次更正她所患的是毛囊炎不是暗瘡, 她嬉皮笑臉地遞給我一張轉介信 「哦 ,醫生說這個病人的屁股上生暗瘡呢!」看來,是時候返大學重拾教鞭了。
梁貫哲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