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三年八月
窮極呼天是人的本性
自古以來,人就意識到自己的局限及超自然的存在,不論一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窮極呼天是人的本性。我們知道幾乎在所有的古文明中,都有人祈禱的舉動。考古學家發現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印度、古希臘等早期文明遺物中,都留下一些人祈禱的紀錄,當然我們遠古的中國也不例外。有古書記載,早在堯舜時代(約在距今4300年以前),皇帝就知道要「祭天」(這是君王獨有的特權)。據說,堯問舜:「甚麼是最重要的事?」舜回答:「祭祀上天。」在殷商時代(約在距今3600年以前),已經有相當完整的祭祀規矩,如《禮記》「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等許多的記載,並有大量出土的精緻祭祀器皿為證。到了周朝,《周禮》記載周天子「祭天於圜丘」,制定了許多隆重的禮儀,其中有不少一直沿襲到今日。祭祀的精神在於崇敬及祈求;君王祭天,重在祈求天賜「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等福祉。
許願是與神明的交易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左傳》記載劉康公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指出治理國家的要素,在乎宗教(禮)與軍事(兵),可見祭祀在社會中的重要性。稍後《禮記》也記載「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就連孔夫子也禱告,據《論語·述而篇》記載,一次孔子得了重病,他的學生子路要為他禱告,問他自己是否也禱告,孔子回答說:「丘禱之久矣。」相信孔子也是向上天祈禱,而非偶像崇拜,這也說明了中國人當年的精神文明,比起同時期的西方人要高明得多。 古希臘人怎麼祈禱呢?基本上有三個步驟:(一)先決定要向哪位神明禱告。(二)說明你求的是甚麼。(三)最後獻上祭物(Libation),也有先獻祭才禱告,禱告完了又再獻祭物,大概是基於「禮多神不怪」的原則,這些做法由人自定。
與禱告相關的是「許願」。許願是一種與神明交易的行為:若人祈求的得以成就,他承諾會以某種答謝還願,比方擺設供品﹑重修廟宇,再塑金身等不一而足。所許的願愈重,得償所願的機會也愈大;然而,我們所信的上帝並非如此。
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
人若能向上帝禱告,就必須是出於神的定規,因為上帝是萬物的創造者,不是人為自己的需要打造的。《聖經•創世記》3章記載,當亞當夏娃出了問題時,是上帝先來找人告訴他們解決之道。上帝也啟示人當怎麼禱告,並應許人若照著祂的心意祈求,上帝必為他們成就。當一個人知道了上帝的旨意,就會有效地禱告了。這與人為要成就自己的旨意而禱告,是個極強烈的對比。也許人想:既然是上帝的旨意,那又何必祈求呢?可能他不明白上帝的旨意有許多種,其中之一就是「條件性旨意」(Conditional Will),是人可以祈求成全的,比方《聖經•提摩太前書》2章4節說,「祂(上帝)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這就是在人的願意和祈求中實現的。上帝創造我們,自然關心我們(可惜很多人不認識祂)。耶穌基督教導祂的門徒禱告,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章7至8節、33節)人會為上帝的旨意成全而禱告,這是人祈禱的最高峰。
黃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