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假象
我們在理智上都明白風險與回報的道理; 然而,當我們對安全的內在追求,與眼前所經歷的風險帶來的潛在威脅互相抵觸時,本能的反應是回到安全的懷抱。這是源於我們的基因編碼被塑造成本能地尋求安全,這是個歷久不衰人類賴以生存的機制,用來保護我們免受侵害;然而,在我們為金融增長編織夢想的同時,這種對安全的本能反應,也可能潛移默化地成為阻礙金錢增長的絆腳石。
我們作投資抉擇時,通常會單從投資工具的潛在波動性作為評估,卻往往忽略工具本身與目標和應用者的關係。
厨師手中的利刀有助於創造美味佳餚,但我們決不能把它交給一個孩子; 採伐工人用電鋸使工作更加迅速,但對未受過培訓的人來說,可能會造成嚴重傷害; 又如我們慎重選擇用一把簡單的螺絲刀,而不是電鑽來組裝椅子一樣,因為擔心後者的強大力量可能會把它搞壞。這些工具都是為了有效地達到某些特定的目標而設計的,用得其所便事半功倍。 所以,風險的本質不在於工具,而在於在沒有適當理解,以及不合適的情況下使用那些工具。
開始時引用歌德的話旨在提醒大家,生活中的危險,包括對安全感的幻覺,是無窮無盡的。作為有目標的投資者,我們的指南針應該定向於,將多元的目標對應適當的投資工具應用,從而增強達到生活目標和期望的可能。
(文章內容只屬關於議題的一般性討論,僅作為一般資訊參考,而不應作為稅務或法律建議。請根據您的具體情況尋求獨立的專業建議。)
林大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