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要變性 媽媽怎麼辦?
李女士(假名)回想小兒子童年時的模樣:眼睛圓圓,胖嘟嘟很可愛,他不擅運動,但也沒有女孩傾向,喜歡和哥哥穿上一樣的衣服,看來就是一個happy boy。不過,之後變得越來越沉靜,直至疫情期間,兒子發了一個電郵給媽媽,宣告自己想變性成為女孩。如今李女士看著兒子童年照片時,總是想:「為甚麼會變成這樣?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後來兒子再當面向她表白心意,說自己喜歡成為一個女孩,也希望媽媽以後能以「她」和女孩子的英文名來稱呼他,李女士說當時自己的反應是「不行」、「接受不到」,表明自己不支持他變成一個女人。兒子看見媽媽哭著來回應他,知道媽媽很傷心,以後就不再提起。
李女士的丈夫在兒子9歲時急病去世,那時一家人剛回流香港兩年,爸爸過身後媽媽帶著兩個兒子返回加拿大生活。李女士指兒子很愛她,一直對她很體貼。「丈夫去世後他沒有再提爸爸的事,他這樣做是怕令我傷心。現在他不提變性也許是怕我難受,想等我慢慢接受。」
李女士想更深入地了解兒子,當時克制情緒鎮定地問他想變性的原因,兒子說「不喜歡自己的身體,很想做女孩。」而這種感覺「在高中前已出現,到高中時最強烈。」李女士問兒子其他朋友是否如此,他說「並非人人如此,但有幾個是這樣。」兒子在疫情期間上大學,修讀電腦科學,但疫情過後再沒有回校上課,至今留在家裡3年,躲在房間上網打遊戲,兒子稱其中兩個一起打機的game友是正在使用荷爾蒙藥物的跨性別者。
雖然還未進行荷爾蒙的醫療過渡,但李女士觀察兒子可能暗地裡已進行變性的社會過渡。「我的鄰居有一天問我,是不是有親戚來了我家,因為看見一個女孩拖著我家的狗出外散步,我的反應是嚇了一跳,那顯然是我的兒子,難道他外出時表現出女性的姿態?他沒有穿著女裝,但日常說話時刻意壓低了聲線,和我頂嘴時說話的方式就像一個女孩,撥頭髮時也是這樣。他也許在日常生活中已當自己是一個女性。」
小兒子曾經表示想去看心理醫生,李女士起初也認為是好事,但後來知道自2022年1月C-4法案通過後,正式禁止「迴轉治療」(conversion therapy),輔導員不能改變一個人的性取向、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她心裡就忐忑不安。「有人說大部分孩子去看心理輔導,只是為了得到支持和認可,然後向父母證明變性的需要,我怕這樣做會加快了他的變性進程。」
對於兒子現時不上學、不工作、不學車、不出外、不怎麼用錢的宅居生活,李女士心情矛盾,一方面她想兒子繼續學習裝備自己,又或打工自食其力;但另一方面又害怕他賺到錢會更快變性,而出去接觸社會,又不知會碰到甚麼人。「有朋友對我說,兒子那麼大不用理,放手就會成長,但事情不是想像那麼簡單,我擔心他出去不知會遇上甚麼人,留在家裡比外面安全,他需要別人的愛,我是唯一一個接納他的人。」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