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加建房屋亦要基建配合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五年五月

自由黨承諾
自由黨表示,未來十年將每年建造近50萬所住宅,是目前住宅建設速度的兩倍;該黨還計劃成立一個名為「建造加拿大住屋」(Build Canada Homes)的獨立機構作為開發商,加速可負擔住宅的建設,該機構將提供250億加元的融資支持預製住宅建造商(innovative Canadian prefabricated home builders);並提供100億加元給建造可負擔住房的開發商。此外,自由黨還承諾,將對首次買屋者購買100萬加元以下新屋或大型裝修住屋,免徵商品及服務稅(GST)。保守黨承諾
保守黨將對130萬加元以下的新屋免徵商品及服務稅(GST); 同時鼓勵市政機構減少開發費用、加快許可程序,以促進住房建設;此外,對於市政機構在開發費用上的減免,保守黨政府將提供50%的補助,單戶最高補助額為50,000加元,以幫助新屋買家降低買屋成本。保守黨表示,聯邦資金將與各城市的住屋建造數量掛鉤,城市或市政機構每年需將新建住屋數量提高15%,超過該目標的市政機構將可獲得獎金。此外,他們還計劃出售15%的聯邦擁有建築物,用於建造可負擔住宅;並對因地方居民「過分反對」而阻礙建設的市政機構實施「別在我家後院」(NIMBY)罰款。
資深地產從業員
譚劍華
專家前瞻
多倫多資深地產從業員譚劍華綜觀各大主要政黨有關房屋的政綱,他認為最大的特點是,政府參與房屋建設過程。「這有點像戰後的情況,以往七、八十年代,政府參與興建一些共管(Co-op)住宅;但過去幾年主要是自由市場推動價格,以供應和需求作為基礎去主導,樓價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再加上投資者入市,樓價自然颷升。」譚劍華指政府減少移民人口,控制需求,另一方面就增加了供應,背後的理念是"build faster, build cheaper"(建得快,建得便宜)。「聯邦政府鼓勵市政府加快審批程序,又規管地方居民反對建設的行動,這都能加快建屋過程;自由黨向可負擔房屋建造商提供融資,就是減低建屋成本,保守黨又計劃出售15%的聯邦擁有建築物,這都能令房屋市場有更多供應。」
至於保守黨和自由黨均承諾免徵一定售價房屋的GST,譚劍華認為保守黨的做法較有彈性,因為沒有第一次置業者的限制,對一些年青夫婦尤為有利。「這些年青夫婦買了第一個柏文,有了孩子後就會想買大一點的房子,130萬以下的新屋正適合這些move up buyer(升級買家)。」不過譚劍華亦指出,市場的需求還受很多因素影響。「即使可以省掉GST,不代表買家就會入市,眼前還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例如利息、關稅、就業、建築材料價格上漲等,都會影響買屋的負擔能力,所以我們不能只看政綱,還要從整個大環境去看。」
對於自由黨要每年建造50萬所住宅,保守黨則希望全國市政府每年增加新建住屋數量15%,譚劍華認為不是沒有可能,因為只要多建高密度以至中密度的房子,就可以加快速度,並且減低價格。「安省很多30多歲的年青人都從大城市搬到周邊的城市,人口向外移動,這是一件好事,但問題是配套的基建能追得上嗎?有公共交通工具連接嗎?加拿大基建發展緩慢,一條地鐵線討論了很久還未能完成,政黨四年交替一次,很多政策都不能落實,希望今次各大黨在移民、房屋政策上有共通的看法,國家大計不會因改朝換代而終止。我期望未來的執政黨不是以個人或黨的利益為依歸,而是真正從加拿大人的利益出發去衡量事情。」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