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之後 加拿大的路怎樣走?


總理卡尼(Mark Carney)宣佈在4月底舉行聯邦大選,比原定的法定日期提早了6個月,打的無疑是一場心理戰;加拿大正值內憂外患之秋,對外要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戰,對內則生活指數狂飊、樓價難以負擔、醫療體制捉襟見肘......凡此種種令國民期待改變,而且是刻不容緩的改變。根據4月初Nanos Research的民意調查顯示,86%的受訪者認為這是史上最重要的大選,在安省和卑詩省的比例更接近九成,大家都憧憬新政府帶領加拿大走出困境;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選之後加拿大要長治久安,還需要正視根本問題,究竟哪些是國民最重視的問題?解決核心問題之道在哪裡?本報請來7位專家逐一分析探討。
美國關稅及經濟 計劃和執行能力缺一不可
根據CBC(加拿大廣播公司)4月發表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選民關心的議題首六位是: 「美加關係」(28.5%)、「經濟」(23.5%)「生活成本」(9.4%)、「社會公義」(6.9%)、「醫療保健」(5.8%)及「移民」(4.4%)。該調查結果是根據3月25日至4月3日參與 Vote Compass 調查的 161,000 多人得出的。而另一個由Narrative Research對1,231名加拿大人所作的調查顯示,選民關心的議題首五位是:「生活成本」(67%)、「美國貿易戰」( 53%)、「醫療保健」(36%)、「改善經濟」(30%)及「住屋負擔能力」(27%)。
究竟這些被認為是重中之重的議題,兩大政黨的競選承諾是甚麼?專家認為長遠的解決之道又在哪裡?

前加拿大中央銀行高級經濟師
袁國雄博士
袁國雄指政黨的大選政綱,都只是說話而已,最重要是誰有能力去執行承諾,否則都只是形象工程,他寄語未來的執政黨要努力落實計劃。「發展要有大方向,但能否成事還要靠執行能力,例如說要將產品多元化地輸出,但究竟推銷到哪裡去?歐洲?中國?東南亞?非洲?又說要多建房屋應付需要,那細節是怎樣?究竟要建多少間?工人又從哪裡來?此外,大家又強調『加拿大投資加拿大』,希望打破省與省之間的貿易障礙,但誰有能力去擺平分歧呢?計劃和執行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加拿大一直缺乏這些條件,今天才會落入如此局面。我們一定要集中火力去做好一些事,將來在這個世界才會有競爭機會。」
對於未來十年,袁國雄相信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過去二十多年來,我們挽救經濟的方法是不斷地印鈔票,但這個方法已經走到盡頭;隨著特朗普上場,所有事都已徹底改變,包括貿易、債務、美元霸權和去美元化等問題,原來的系統已被打破,以後的經濟衰退不會是短期的事,不能再只靠印鈔票來解決,這是一場持久戰,沒有人知道新的局勢會怎樣。作為國民,我們要有長遠目光、韌力及應變能力來面對未來十年的改變。」
袁國雄更提醒國民,在這個改變的世代中,理性選擇比以往更重要:「現在太多資訊,也不知是真是假,我們要審慎地選擇,參與投票之餘,更加要懂得作理性的分析。」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