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不要仿效美國醫療制度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五年五月

自由黨承諾
自由黨在選舉開始前不久,宣佈擴大牙科保健的適用範圍,將18至64歲國民納入保障範圍,每年可為民眾節省約800加元的牙科保健費用;至於藥物保健(pharmacare),該黨承諾「維持現有制度」,例如津貼糖尿病藥物與避孕藥的費用。此外,自由黨還宣佈透過「外國資格認證計劃」(Foreign Credential Recognition Program),提供5,200萬加元的資金,資助全國16個項目,協助國際受訓的專業人士在加拿大的醫療保健系統與建築行業就業。保守黨承諾
保守黨表示將取消毒品注射監管站,轉而推動康復與戒治;對未成年人或囚犯在「無法自行做出決定」的情況下,會考慮強制進行戒毒治療;他們將提供經費支持5萬名加拿大人,讓他們在「成效已被證明的戒癮中心」接受治療。保守黨同時強調當選後,將不會取消原本已有的聯邦牙科保健、托兒及藥物保健等計劃。
多倫多都會大學護理系教授
黃佩卿
專家前瞻
加拿大醫學會(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會長雷默(Joss Reimer)在學會的網頁上,對加拿大的醫療制度有這樣的期望:「醫療保健是政治議題,但不是黨派之爭。它始終是加拿大人及其照顧者所關心的迫切問題,每個人在人生中某個時刻都會需要醫療體系。政治領袖必須確保,當那一天來臨時,加拿大人不僅能及時獲得醫療服務,還應得到高質素的照護。」針對當前加拿大的醫療處境,加拿大醫學會認為有五個方向急需改進:讓醫生專注於醫療工作,採用以團隊為基礎的照護方式,並減少醫生花費在行政文書上的時間;讓醫生更容易在不同省份和地區工作,以便能更好地回應病人的需求;加快在其他國家受訓的醫生在加拿大執業的程序;認同原住民有權自行決定個人的醫療保健事務;支持打擊與虛假健康相關的資訊;為氣候變化帶來的健康危機作準備;不要仿效美國的醫療制度。多倫多都會大學護理系教授黃佩卿在接受本報訪問時亦指出,今次大選中人民黨(People’s Party)主張廢除《加拿大醫療法》,讓各省和地區能夠建立公私合營的全民醫療系統。黃佩卿有多年從事公共衛生事務的經驗,她不認為私營化能令醫療系統變得更好。「現在已有一些醫療程序被私營化,其實私營化只會將人分成不同等級,令沒有資源的人更受歧視,你看美國便明白了。私營化更進一步從公共體系中搶走人力資源(例如醫生、護士、化驗技術人員等),導致等候時間更長,醫療品質更差。此外,一些私有化服務存在『雙重收費』的情況(向病人或服務使用者收取註冊費及醫療保險不涵蓋的費用,同時也向醫療保險收費),使整體醫療成本更加高昂。現時聯邦政府推行牙科保健計劃,對低收入家庭來說很重要,牙齒不好對身體健康有莫大的影響。」此外,黃佩卿亦認為未來執政黨不要忽視國民的精神健康。她表示疫情之後,很多青少年都有心理問題,但輪候見心理醫生或參加治療計劃需時不少,唯一是自費光顧私人服務,但並非人人可以負擔,間接影響個人健康。另一方面,由於政府削減移民人數,很多移民服務項目的經費被削減,不少服務是協助新移民融入社會和找尋工作,一旦被取消,黃佩卿指對這些新移民的健康來說,亦會有一定影響。對於醫護人員緊缺,黃佩卿認為只是培養護理人手並不能解決問題,「醫療人手不足是結構性的問題,全國都有醫護人員因為工作壓力而離職的現象,這是整個系統的環境令他們覺得不想再做下去,即使現在多培養人才,但環境不改,他們一樣會因burnout(身心疲憊)而離職。而當他們離職後,醫院缺乏人士例如護士時,又被迫要向仲介公司聘請護士,這些仲介公司向醫院收取正式員工護士時薪的2至3倍。這樣不單增加我們的醫療成本,並進一步削弱整個醫療體系。」「我們身處在一個動蕩的時代中,大家都很重視財政資源的問題,但更應小心留意自己的價值觀,有甚麼事是可以改變的,有甚麼事是一定不可以妥協的。時代的動蕩幾年後便會過去,無論是哪一個政黨上場,都希望他們能持守我們原有的價值觀,那就是讓全國人民都可以享用公平的醫療系統。」
號角